• 發明專利占比少 中國車企如何補上知識產權這門課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1-15





      美國近兩年頻繁展開的“337專利調查”(針對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以及進口貿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競爭展開的調查),讓我國科技創新領域認識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迫在眉睫,對于汽車行業、企業而言,尤為如此。


      日前,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寶雞市人民政府、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主辦的“中國汽車知識產權年會暨汽車技術共享與轉移大會”(以下簡稱“知識產權年會”)在陜西省寶雞市召開,在本屆知識產權年會現場,這一觀點再次在政府、行業、企業內達成高度共識。


      技術轉移大趨勢下專利大國轉型在即


      不可否認,隨著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在汽車行業的深度滲透,越來越多的智力成果在迅速轉化,并為企業創造巨大的價值。科技革命浪潮下,汽車行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增強,同時對知識產權保護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保護效率的提升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在知識產權年會現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知識產權分會主任委員,中汽中心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高和生表示,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國內車企持續推進自主創新和海外布局的過程中,都亟待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和能力。“如何確保汽車行業和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和能力的迅速提升,需要在以下五方面實現重點突破,一是加強知識產權交流與合作,提高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水平;二是加大知識產權信息利用,提升企業知識產權運用水平;三是重視跨界融合對汽車行業知識產權影響;四是構建知識產權聯盟,化解知識產權風險;五是擴大在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通過這一系列舉措,為企業科技創新創造良好的政策和產業發展環境,促進知識產權與產業發展相融合。”高和生說。


      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商標申請量連續16年位居世界首位,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首位,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根據普華永道國際會計事務所發布的2017年全球創新1000強名單,我國已有113家企業上榜,處于主要經濟增長極第三位,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我國名列第17位,比2016年提升了5位,成為首個躋身全球前20強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另一方面,盡管在專利大國向專利強國的轉型中,中國速度有目共睹,但壓力仍然存在。


      “知識產權保護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保護知識產權更加重要,是創新發展的必要要求。一方面,當前經濟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全球范圍內的貿易往來、創新合作日趨活躍;另一方面,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正在威脅著貿易體制,遏制著世界經濟持續復蘇,知識產權制度保護需要及時適應國內外經濟貿易環境的變化,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和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動力支撐和保障。”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巡視員毛金生說。


      打擊各類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持續優化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讓創新者有真正的獲得感,讓權力人有真正的安全感,是從知識產權保護角度營造優越創新環境所必須做的。對此,工信部科技司技術基礎處處長董曉魯表示,工信部將不斷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增強制造業知識產權布局能力,推動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不斷完善,提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管理能力,強化產業知識產權協同運用,營造公平有序的創新創業和營商環境。同時,重點推動汽車行業知識產權聯盟的建立和發展,建立糾紛調解機制,提升企業集體應對外部和內部風險的能力。


      汽車企業專利創新指數發布 自主與外資企業仍存差距


      那么,就汽車產業而言,知識產權和專利技術的保護有哪些亮點?國內外車企又存在哪些差距?在專利大國向專利強國轉型的過程中,汽車行業有哪些短板亟待補齊?


      在知識產權年會現場,中汽中心發布的中國汽車企業專利創新指數給出了客觀的分析。分析顯示,近五年來國內汽車行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專利申請水平有了明顯提升,申請數量快速增長,已經與外資企業在華申請數量幾乎持平,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占比持續提升。但是,將自主與外資創新指數排名前十的企業進行對比后,差距就顯現了。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創新指數排名第一的自主車企,得分為3427分,而外資車企的第一名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的得分則為9044分。另外,自主和外資創新指數前十名的企業,在專利申請總量上基本持平,都超過了4萬件,其中自主車企的絕對數量比外資車企多出2000多件,但發明專利的占比差距卻很明顯,外資車企的發明專利明顯多于自主車企。


      根據中國汽車企業專利創新指數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領域的知識產權布局相對不足,車身和工裝領域的知識產權占比偏高。在創新指數前十的自主車企中,新能源、智能網聯領域的知識產權占申請總量的12.1%,而創新指數前十的外資車企這一比例則達到25.5%。


      “與外資車企在華知識產權布局相比,國內車企整體專利申請質量和布局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不同企業間的專利申請質量參差不齊,在諸如發明專利占比、專利布局領域、智能網聯和新能源等新興領域的布局質量和水平等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同時在專利的撰寫質量、海外專利布局以及核心高價值專利培育和挖掘等方面也存在差距。”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知識產權分會秘書長、中汽中心情報所副所長傅連學說。


      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為中國車企走出去保駕護航


      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道路上,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車企意識到,只有加強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力,才能為企業走出去、實現可持續發展帶來更足的底氣。


      對此,毛金生表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助力中國企業更安全地走向世界、布局全球的有力支撐。“從政府層面看,未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積極推動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完善相關法規政策,全面推動知識產權的‘嚴保護’;優化銜接機制,積極推進知識產權的‘快保護’;強化溝通協調,有效促進知識產權的‘同保護’。”毛金生說。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管理部副部長王笑組告訴記者,隨著企業國際化進程的提速,長城汽車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和需求也在增強,同時在實踐中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中國車企在‘走出去’的進程中,知識產權部門、專利部門要第一時間參與,同時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爭取主動權,涉及海外研發機構知識產權的相關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適合的申請策略。同時,在展開合資合作的過程中,知識產權部門的工作也要盡早介入。在長城與寶馬合資的項目談判過程中,長城汽車就充分感受到國際跨國企業在合資合作中涉及知識產權相關問題時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程度,經過此次談判,長城汽車也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得到了不少經驗。”王笑組說。


      “根據我們的經驗,中國車企在海外目標市場的知識產權的系統化布局要提前3~4年著手。同時在海外投資并購前,一定要進行充分的知識產權盡職調查,因為很多外國企業的專利技術很可能與合作的領域不相關或者失效,這需要中國企業引起特別注意,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廣州汽車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戰略研究與規劃發展部知識產權科科長王曉博說。(記者 王璞)


      轉自:中國汽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