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信部預警27家車企 資質不再是只說不做企業護身符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1-28





      日前,工信部發布《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第1批)》(以下簡稱《特別公示》),27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上榜,按照《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39號令)、《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的有關規定,這27家企業將被暫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一時間,工信部清理“不作為”新能源汽車企業生產資質的消息成為行業關注焦點,國家發改委會否同時啟動該項工作的猜測也在持續發酵。


      頗具含金量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不再是企業的“護身符”,這將給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獲得資質不等于有了“鐵飯碗”


      以往,汽車行業嚴進寬出的管理思路一直被詬病。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國家發改委暫停審批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一年多后,各種新造車勢力對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渴求達到了空前高度,坊間甚至有傳言稱有企業在叫賣資質,價值達幾十億元。此種情況下,工信部卻開始了對新能源汽車資質的清理,引發了行業相當強烈的關注。


      早在兩個月前,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就發布了《關于對擬上報<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第1批)>企業清單進行公示的通知》,稱擬將停止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12個月及以上的企業名單(按合格證上傳數量統計)上報工信部。要求名單上的30家車企在9月9日公示期結束前及時補充數據,否則將被上報至工信部。這份通知被認為是工信部清理“不作為”新能源汽車企業資質的前奏。


      兩個月過去了,這份名單發生了變化,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重慶長安鈴木汽車有限公司、山東麗馳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因及時補充數據撤出“黑名單”,而包括華晨汽車、長安標致雪鐵龍在內的其他27家企業,則被暫停新能源汽車新車型的申請,如若車企后續仍不能重新通過工信部39號令的資格審查,還將面臨撤銷資質的風險。此外,上述27家企業除了有資質被取消的風險之外,企業已經進入免稅目錄的車型也將被剔除。按照工信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三部委聯合發布的公告,2017年1月1日及以后列入《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后12個月內無產量或進口量的車型,將從《目錄》中撤銷,并不再享受免征車輛購置稅的優惠。至此,工信部清理新能源汽車行業“不作為”者正式落下實錘,資質將不再是“不作為”企業的護身符。


      按照國家規定,車企只有擁有了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下發的“雙資質”才能建廠和投入生產。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的新能源汽車資質審批不符合市場發展需求。一方面,一些新造車勢力拼命想拿到資質,卻陷入資質暫停審批的遙遙無期的等待中;另一方面,一些傳統車企擁有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卻遲遲不進行產品的開發。“想進來的和‘不作為’的企業面臨著不同境地,這本身就不符合市場發展需求。”


      此番工信部向“不作為”企業“開刀”意味著退出機制正式啟動,這給行業敲響了警鐘。對于被通告的27家企業,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表示,這27家企業被下了最后通牒,但并不意味著其新能源汽車資質被取消,目前還只是暫停了新能源汽車新車型的申請,企業還有緩沖時間,但時間也已不多。華晨汽車董事長祁玉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華晨汽車還會進入新能源汽車生產行列,對生產資質不擔心。


      僥幸心理不可有


      記者仔細查看名單發現,除萬向這個新拿到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和華晨汽車、長安標致雪鐵龍之外,其他24家企業都是已經處于破產邊緣或很少有新車型(特別是傳統燃油車)推出的企業,均為邊緣企業,市場競爭力本身就很低,且專用車企業居多。這些企業在造車上并不積極,甚至有的企業已經在售賣資質以斷臂求生。


      公開消息顯示,此前造車新勢力電咖正在謀求借助榜單上的西虎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的資質“曲線造車”,如果西虎汽車暫時不能申報新車型,電咖的“借殼之旅”也將終結。


      事實上,這份27家企業上榜的榜單之所以引發如此關注,主要還是在于華晨汽車、長安標致雪鐵龍這兩家仍活躍在傳統乘用車市場的企業也進入了榜單。隨著“雙積分”政策的實施,這兩家企業一旦被取消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未來將面臨巨大的積分壓力,這會讓他們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


      為何這兩家主流企業會陷入如此境地?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新能源汽車產品和技術變化較快,這些企業未能跟上產業發展節奏。“一些企業操之過急,申請了生產資質但產品研發節奏沒有跟上,加上‘雙積分’政策2019年才正式落地,所以一些企業懷有僥幸心理,因此動手比較慢。還有一些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投入方面本身就比較少,前期對此也不太重視,導致企業在獲得資質后一年內無法實現產品生產。如萬向還處于研發期,申請下了資質卻沒有及時推進產品的開發,不排除是在開發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崔東樹說。全國清潔汽車行動協調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王秉剛也表示,技術實力不夠,產品沒有競爭力是車企上榜的重要原因。


      陷入銷量泥沼的長安標致雪鐵龍在股東雙方增資后,已經開始計劃生產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產品了。傳統車銷量告急,新能源汽車新車型的規劃就更難見到蹤影了。對于長安標致雪鐵龍來說,比取消新能源汽車資質更大的困難似乎還是傳統車的出路問題。再看華晨,雖然早就有新能源汽車車型推出,但一直未能打開市場,近兩年華晨放慢了新能源汽車的開發速度,過去一年里也沒有生產過新能源汽車。目前,其僅有的中華V3純電動版和中華H230EV兩款車型競爭力也不足。


      有進有出才能盤活市場


      “過去申請資質非常困難,但一些企業拿到資質后卻沒有實際動作。要及時清理‘不作為’企業的資質,減少資源浪費。現在新能源汽車企業很多,但真在做事兒的少,做得好的更少。”正如王秉剛所言,盡管現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大熱,想進入的企業和已經在列的企業都不少,但實際上優質產能和有競爭力的產品還是略顯不足,市場尚需進一步激活。國家發改委之所以暫停資質審批,就是因為“放進來”的16家企業未能起到預期中的“鲇魚”效用。新能源汽車不僅需要清理僵尸企業,更需要進一步激活市場。


      “對于新能源車企存在的擁有資質卻不生產的行為要堅決制止。清理是加強監管的一種手段,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將會起到積極作用。”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創業投資子基金合伙人兼總裁方建華表示,原來汽車行業存在重準入、輕監管的現象,現在這種情況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從本次《特別公示》的發布就能看得出來,《特別公示》的發布就是要告訴企業“占了坑”就必須要有所作為,工信部的這次行動被認為是一種積極的嘗試。


      同時,業內都在猜測,作為“雙資質”的另一審核主體國家發改委會不會也啟動對“不作為”企業新能源汽車資質的清理工作。對此,王青表示,目前,企業要生產新能源汽車,必須擁有“雙資質”,“不作為”企業只要被一方叫停就無法實現產品的生產。所以,無需過度猜測國家發改委的動作。王青強調,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關鍵不在于清理,而是要建立有進有出的競爭機制,盤活市場才能更好地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安慶衡也表示,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產品才是王道,企業要想在市場上擁有立足之地,必須生產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否則再多的動作都沒有任何意義。“有資質沒產品不行,有產品沒有資質則不用發愁,企業可以選擇代工,而且做得好也不愁拿不到資質。關鍵還是產品。”安慶衡說。


      轉自:中國汽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工信部解讀第一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熱點

      今年第一季度,工業經濟努力克服內外部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的情況,首季實現開局良好,部分指標、部分行業及地區的運行比預期要好。當前,工業發展的態勢可以歸納為三個字“穩、好、進”。
      2017-05-03
    • 工信部解讀上半年工業通信業發展六大熱點

      工信部解讀上半年工業通信業發展六大熱點

      今年上半年工業通信業運行情況,概括起來是:工業生產形勢總體穩定,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穩的基礎牢固,進的動能集聚,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增多。
      2018-08-07
    •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引領世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引領世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黃金發展期。從2012年推廣應用的1 7萬輛,提升到2013~2014年推廣應用的10 1萬輛,2015年更是躍升至37 9萬輛,2016年突破50萬輛大關
      2017-09-25
    • 我國新能源汽車基數小 增速快

      我國新能源汽車基數小 增速快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71 6萬輛,比2016年增長51%,其中純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分別比2016年增長82 1%和39 4%。
      2018-03-0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