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2-29





      “今年三大攻堅戰初戰告捷,明年要針對突出問題,打好重點戰役。”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作為三大攻堅戰之首,明年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應該如何打?


      會議明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要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到堅定、可控、有序、適度。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2017年以來的一系列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金融亂象得到初步治理,宏觀杠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遏制。但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包括國有企業的杠桿率較高、部分地方政府大量隱性債務等。


      “必須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方向和思路,倒逼金融資源從低效率的產業和企業退出,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助力中國經濟真正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董希淼說。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結構性去杠桿的重點是處理好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目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隱患猶存,預計明年會加大監管和整治力度,但同時要把握“可控、有序、適度”的原則。


      防風險要抓住重點,同時要防止出現“處置風險的風險”。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去杠桿過程中要根據實體經濟的實際運行情況、金融市場的承受能力,適度把握力度和節奏,防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


      連平認為,明年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仍然錯綜復雜,股市、債市、匯市等市場形成波動共振的風險不容小覷,需要予以密切監測并妥善處理。


      嚴監管是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保障。2017年,我國拉開了金融嚴監管的序幕,2018年這一嚴監管態勢仍在延續。


      董希淼表示,未來幾年,金融監管從嚴、從緊的基調和原則不會改變。從監管內容看,表外業務、同業投資、支付業務、交叉金融產品等將進一步得到規范;從監管對象看,要真正做到金融監管全覆蓋,減少風險隱患滋生。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要引導金融業回歸本源、專注主業,才能從根本上防范風險。


      會議提出,要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推動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業務逐步回歸本源。


      “這實際上相當于金融體系的‘供給側改革’,一方面繼續推動金融機構,特別是小型金融機構回歸本源;另一方面鼓勵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通過進一步增加金融機構主體來提升金融體系全面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連平說。


      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認為,隨著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持續推進,體制機制性風險將會逐步得到平穩治理和化解,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將會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風險抵御防范能力將進一步增強。(記者 李延霞)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經濟:接近“甜蜜點”警惕風險點

      中國經濟:接近“甜蜜點”警惕風險點

      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舉措受到全球關注。高盛公司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已非常接近“甜蜜點”。多位專家表示,這種判斷觀察到了中國經濟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趨勢——
      2018-02-15
    • 風險集中爆發之后科技金融的機遇在哪里?

      風險集中爆發之后科技金融的機遇在哪里?

      在剛剛過去的六七月份,P2P行業接連“爆雷”,給互聯網金融乃至整個科技金融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緊接著,一些資金來源為P2P的創業企業也開始宣布關停或被爆經營困難,一系列連鎖反應開始顯現。
      2018-08-17
    • 中國經濟不存在滯脹風險

      中國經濟不存在滯脹風險

      9月1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主要指標表現平穩,全年物價有望保持在合理水平,中國經濟不存在“滯脹”或者“類滯脹”風險。
      2018-09-18
    • 風口上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也處于風險高點

      風口上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也處于風險高點

      根據互聯網的產品接納周期曲線,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對于一般的互聯網產品而言還處于尋找天使用戶階段,下一步還需要跨越巨大的產品接納鴻溝。在這個階段,會有大量的競爭產品由于難以獲取主流用戶的支持而死亡。
      2018-11-2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