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強國離不開面向未來的創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4-06





      阿里巴巴日前召開首屆技術大會,啟動了代號為NASA的新技術戰略。阿里將面向機器學習、芯片、IoT、操作系統、生物識別這些核心技術,組建嶄新的團隊,建立新的機制和方法,為未來20年儲備核心科技。


      國內外的互聯網巨頭始終在技術上積極投資。過去幾年,無論是國外的谷歌、Facebook們,還是國內的騰訊、百度們,無不在新技術領域擼起袖子加油干。在企業的技術投資中,有些是兵工廠模式的,是為解決眼下的產品問題而進行的研發,注重較為短期的商業考慮;有些則是未來型的,這些技術距離商業化或許還很遠,但卻潛藏著巨大的機會,例如,谷歌就在人工智能AlphaGo、智能駕駛、登月、太空氣球、消除癌癥等面向未來的領域進行巨大投資。谷歌公司里面甚至有一個GoogleX實驗室,這個前沿實驗室承載著“改變世界”的使命,不斷進行各種實驗。面向未來的重大投資項目可能短期內無法產生利潤,但它的價值超越了現在,也超越了公司層面,是科技強國的主要載體之一。


      一直以電商形象示人的阿里,當然不能說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領域毫無建樹,阿里一直宣稱自己是一家數據公司,阿里云事實上也頗為強大,但是,在科技創新量級上,阿里還是要小于國外的谷歌、Facebook們,就像馬云自己說的,過去都是造手榴彈,而不是造導彈。


      國內互聯網企業的所謂創新很多是商業模式上創新,甚至只是一種模仿和引進,被人批評為“微創新”、“偽創新”,技術含量并不高,而其技術創新部分又主要是以產品為導向,主要是在為眼前業務服務,目的是為了創造收入和利潤。這也是人們對中國持續創新能力比較擔心的地方,只有以面向未來為導向的重大創新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


      阿里有“電商、金融、數據”三步走的戰略規劃,搶灘新技術的戰略之所以略顯姍姍來遲,肯定有其自身的節奏和步伐。憑借珍貴的數據資源和云計算能力,阿里加入這場前沿科技的“軍備競賽”,是有其優勢所在的。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推動了美國整個國家的科技水平,阿里的未來技術戰略之所以起名NASA,含義不難理解。技術競賽與軍備競賽雖然都是高度領域的競爭,但前者不會給我們留下核彈那樣的隱患,它不是以殺戮和毀滅為目標,而只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回首人類百年來的科技發展史,偉大的科技進步很多是以企業或個人為主體,蒸汽機、汽車、發電機、電燈、計算機,這些都是民間個人或企業創新的成果,但這些成果最終又體現了企業所在國家的科技實力。互聯網巨頭基于自身利益的新技術饑渴,最后受益的也是整個人類。做生意雖然能賺錢,但只有科技才能真正強國。


     


      轉自:證券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聽,邁向世界科技強國的足音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激活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讓領銜科技專家有更大的科研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以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國家密集出臺了各種新政。
      2017-05-30
    • 經貿強國外貿轉型不“單純”

      經貿強國外貿轉型不“單純”

      商務部部長鐘山給出了我國建設經貿強國的時間表:2035年前,基本建成經貿強國;2050年前,全面建成經貿強國。
      2017-12-30
    •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時不我待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時不我待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習近平同志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再次強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奮斗目標,為我們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指明了方向。
      2018-08-08
    • 國六可以延期實施,汽車強國的步伐不能停

      國六可以延期實施,汽車強國的步伐不能停

      4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副司長吳險峰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生態環境部正在考慮,在全國尚未實施國六的地區適當延后實施,具體而言就是適當延長汽車生產企業的...
      2020-04-1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