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共享單車迎來發展熱潮,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健康又環保的“時租自行車”出行,“共享經濟”也連續出現在2015年和2016年度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共享單車的發展在給大家帶來便捷的同時,激活了中國自行車制造業,并帶活整個產業鏈,推動相關傳統制造業騎上快車道。
深圳麥可斯車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明軍對此深有感觸。2016年,麥可斯整年的銷售量僅有6萬余輛,而在2017年2月與ofo單車簽署協議后,單月銷售量就達3萬輛。預計3月末新廠房投產后,月均產量將翻3番。
“共享單車發展勢頭非常猛,近兩三年自行車市場還呈現低迷狀態,麥可斯都準備把重點放在深耕海外市場了。結果共享單車一來,整個產業鏈都被激活了。目前,麥可斯會一邊深耕國外市場,一邊擴大國內市場供應,確保共享單車的生產供應。”薛明軍對記者說,接下來麥可斯還將在深圳、東莞等地增加12條共享單車生產線,產能將擴張100倍。
共享單車對傳統制造業而言,是一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深圳市制造業聚集地,光明新區深切感受著共享經濟帶來的變革——原來只有2家自行車制造廠商為共享單車代工,不到半年增加為4家,更有超過20家制造廠商爭相與共享單車公司洽談。以每家廠商月產量擴能3倍計算,將帶來數千個新的工作崗位,以及數倍的經濟稅收效益。
另一家為摩拜做代工的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車有限公司是自行車行業的翹楚,與共享單車結緣,正是共享經濟與傳統制造業強強聯合的典范。喜德盛將車輛的性能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他們認為共享單車不僅為傳統行業帶來量變,更為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帶來了希望。
“共享單車作為一種‘新物種’‘新業態’,不僅僅是創新在推動,更需要‘工匠精神’錘煉高品質產品進行支持,否則就是無根之木。”喜德盛董事長譚偉龍對這種新業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一個偉大“品牌”背后一定要有“高品質”產品作支撐。共享單車在提升車輛性價比的同時,對車輛的耐用、易用、通用性能和騎乘體驗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為傳統自行車制造業帶來質的變革,讓它們在擴充產能的同時,對質量、性能等方面進行更深入的研發,進一步提高核心競爭力。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共享經濟的大潮下,傳統行業要做的有很多。麥可斯從原來的組裝廠,逐漸變成研產銷一體的自行車制造廠,進行了轉型升級。薛明軍對記者說:“背靠共享單車,我們有了更大產量,也有了更強的議價權,生產成本進一步壓縮。加上車輛庫存時間短,資金流動快,也進一步促進麥可斯更快成長。”
轉自:中國稅務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