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需要破繭成蝶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胡立彪    時間:2017-04-26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制造2025(深圳)高峰論壇上,與會嘉賓都表達了對中國制造未來發展前景的期待,但也對中國制造當下面臨的形勢表示擔憂。有企業代表認為,目前,中國制造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是,傳統競爭優勢在不斷削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確立。在中國制造的一端,中國制造業大部分仍處于世界產業鏈的低端,去產能任務仍然艱巨;另一端,中國制造面臨巨大的技術升級和消費升級要求。


      客觀地講,以前我們所認可的中國制造的“傳統競爭優勢”,是以在世界產業鏈的低端打拼為代價的。由于低端的中國制造多是走貼牌代工的路,以廉價勞動力建立起來的這種“優勢”很容易被削弱。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一旦國外市場訂單減少或在我國建廠的外資企業撤資,就會給中國制造企業造成巨大損失。近兩年有不少外資企業關掉在華工廠,將它們轉移到東南亞、拉美等人工成本更低的地區,直接造成中國的工人被丟棄,承受失去工作的痛苦。靠代工模式和這些工人支撐起來的中國制造,自然也會遭受重創。


      顯然,中國制造過去處處受制于人的發展方式不可持續,必須另辟他途,進行升級。對于目前中國制造所處境地,我們當然不能怨天尤人,而是能夠正確分析,理性對待。企業界和學界目前普遍認為,這是由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減弱乃至消失引發的必然現象,同時這也意味著中國制造要走向轉型升級的新路。


      痛定思痛,我們發現,雖然中國制造遭遇波折,但從市場發展規律看,這也是個必然過程。發展中國家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必須經歷從技術引進到自主發展的過程,對引進技術的吸收能力越強,越有可能使制造業在模仿的基礎上實現自主創新。但由于市場經濟發展的時間較短,企業家精神不足等原因,造成我國制造業引進消化吸收和學習能力都不夠強,外資溢出效應未能充分發揮,技術引進和自主開發結合不夠緊密,制造業技術引進仍停留在原有水平,沒能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始終對國外技術存在嚴重依賴,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只能被動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


      如果說從低端走向高端是一個必然的過程,那么中國制造現在已經走到一個轉折點。這個從低向高跨越的轉折點,對于中國制造而言,有點類似于破繭成蝶的過程,一旦闖過這段痛苦期,就會發生質的飛躍。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已經能夠看到這個偉大的轉折過程了。市場按照自身邏輯已經啟動淘汰機制,逼迫一批中低端的傳統制造業轉型。更重要的是,這種轉型認識已經進入到國家意志,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目前我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制造業,“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的政策布局,正體現出政府對“中國制造”走出低谷實現升級的渴望和決心。


      中國制造要破繭成蝶,具體做法,說簡單點,就是努力讓“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和“中國質造”這三個方向轉變。“中國創造”,著眼于技術創新,以此帶動傳統制造領域的生產率提高和產品性能提升,改變“代工模式”,向“代設計模式”轉變;“中國智造”,定位于衣食行等方面的智能化,加快機械、航空、船舶、汽車、輕工、紡織、食品、電子等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準制造、敏捷制造能力;“中國質造”,注重突破質量瓶頸,堅持把質量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生命線,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加強質量技術攻關,建設法規標準體系、質量監管體系、先進質量文化,營造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



      轉自: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C919首飛成功“新名片”助力“中國制造”邁向高端

      5月5日,C919首飛成功。中國高端制造的行業名單里,又加入了大飛機這張“新名片”。經濟新常態下,作為創新驅動的主戰場,“中國制造”由大到強,對經濟的可持續穩定增長至關重要。
      2017-05-07
    • 飛向中國制造新高度

      。C919首飛成功,是我國商用大飛機走向成功的一小步,更是我國工業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大步。隨著我國商用大飛機逐步走向成熟,中國整體工業制造水平也將隨之掀開新的一頁
      2017-05-09
    • 人才強則中國制造強

      事實證明,只有把優秀的人才吸引到船舶制造業中來,造船業才能看到希望。目前放眼國內,流水線工人多、中高級技工少的問題在船舶制造業從業隊伍中較為顯著。
      2017-05-15
    • 中國制造之痛痛在知識產權

      知識經濟的時代特征是創新發展,創新發展的核心制度是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的作用在創新發展必不可少,是促進創新、引導創業產業發展的重要的制度工具。其實,經濟發展的實質是產業創新。
      2017-05-1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