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油車去產能”利好新能源車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6-30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日前聯合發布汽車投資項目管理意見,明確不再核準新建獨立法人的傳統燃油汽車整車企業。同時,現有車企新增燃油車產能也將考量以往產能利用率、盈利、研發投入等指標。這是到目前為止,汽車行業在去產能方面出臺的最嚴厲措施。
     
      顯然,這也是汽車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對傳統燃油車采取去產能措施,鼓勵新能源車增加產能,利用政策杠桿調節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市場格局,促進產業資源向新能源車傾斜,以推動國內新能源車的快速發展。
     
      汽車是我國經濟的一大支柱型產業,2016年我國汽車產銷雙超2800萬輛,同比增長了14.46%和13.65%,其中新能源汽車生產51.7萬輛,銷售50.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了51.7%和53%。可見,新能源汽車的總量和占比雖然很小,但增長速度遠超行業平均水平,且代表著汽車行業的未來趨勢,乃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如果新能源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當基數達到一定的量級時,就會由量變引發質變,從而徹底取代傳統燃油車。
     
      在傳統燃油車領域,我國雖然產銷量都很大,但以合資品牌為主,無論是技術還是品牌都受制于人,自主品牌缺乏技術實力,難以與國外品牌汽車競爭,長期居于低端市場,利潤率有限,也難以做大做強。而在新能源車領域,由于技術和汽車結構完全不同,我國車企與國外車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均具有相同的發展機會。
     
      近年來,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巨大,且布局完整,從鋰礦、鋰電池、氫能源、電動汽車、零配件、控制軟件等均有涉足,已經構建起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目前,我國新能源車產量占全球近半的比例,說明對市場的把控力度很大,如果產業戰略發展得當,極有可能在新能源車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的目標,成為全球新能源車的領導者,以及標準的制定者,從而取得汽車行業的話語權。
     
      以往在傳統燃油車行業實施的“市場換技術”策略并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反而被國外品牌利用,打開了國內汽車市場,導致汽車產業被國外汽車品牌控制。現在,面對百年一遇的汽車行業大變局,我們不能再錯過機會了,要盡快調整產業結構,不能再讓傳統燃油車占有太多資源,需將產業資源引入新能源車領域,大力促進新能源車的發展。
     
      從環保的角度來看,發展新能源車就是最好的策略,可以徹底消除汽車尾氣排放問題,以降低空氣污染源,改善我們的空氣質量。綜上所述,汽車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對傳統燃油車去產能,乃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政策,將改變我國乃至世界的汽車產業結構,引領社會進入到新能源汽車時代。(江德斌)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新能源汽車政策要有“預”

      為了強調2017年上海國際車展參展新能源汽車數量之多,一些媒體用上了“扎堆”“擠爆”“主流”等詞語。的確,本屆上海車展展出新能源車達159輛,比去年北京車展(147輛)和廣州車展(146輛)都多。
      2017-05-02
    • 新能源車企別成扶不起的阿斗

      新能源車企別成扶不起的阿斗

      隨著補貼政策的調整,去年以來到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直都顯現低迷之態。從已經披露上半年業績快報的各家新能源車企看,業績下滑的情況普遍存在。
      2017-08-10
    • 新能源車企勿把共享出行當幌子

      新能源車企勿把共享出行當幌子

      雖然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共享出行方式很可能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消費的主流模式。但筆者在采訪中發現,當前新能源汽車與共享出行的結合并不純粹。
      2017-08-17
    • 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 是打通產業發展“任督二脈”大招

      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 是打通產業發展“任督二脈”大招

      近來,北京、上海、深圳、廈門等30多個城市相繼出臺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政府補貼政策。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根據《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補貼正逐步退坡。
      2017-08-2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