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本分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7-18





      近些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業取得良好成就,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穩步提升。
     
      此次金融工作會議將服務實體經濟列為三項任務之首。服務實體經濟、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確保金融自身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舉措。
     
      近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讓金融回歸本源,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多位專家表示,服務實體經濟、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確保金融自身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舉措。
     
      此次金融工作會議將服務實體經濟列為三項任務之首。萬博研究院新供給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表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與實體經濟之間是共榮共生的關系。金融活,經濟活。資本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關鍵要素,而金融決定了整個經濟資本的供給效率和供給成本。一個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和良好的金融體系有利于推動實體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近半個世紀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先后經歷了拉美國家債務危機、亞洲和俄羅斯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等,每一次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帶來的影響巨大,其余波的處理也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持續影響。究其原因在于這些國家或地區的金融體系存在內在缺陷,金融發展和創新長期“脫實向虛”,脫離了實體經濟的本質。
     
      從國內情況看,近些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業取得良好成就,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穩步提升。銀行業資產負債規模保持增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進一步完善,保險業保費收入快速增長,服務社會能力增強。但與此同時,不少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亟待解決,一些金融機構以“通道”“名股實債”等方式變相抬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還有的打著創新的名義,大搞資金體內循環和脫實向虛,甚至涉嫌金融詐騙。
     
      本次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樹立質量優先、效率至上的理念,更加注重供給側的存量重組、增量優化、動能轉換。國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表示,“這意味著金融工作也要從供給側入手優化結構,金融去杠桿、遏制資金空轉的方向也非常明確”。
     
      董希淼說:“通過建立金融與實體經濟的無縫銜接和良性循環,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市場為導向,發揮金融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持力度。”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會議針對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等三大領域均作出了強化支持實體融資的具體要求。
     
      劉哲表示,本次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改善間接融資結構,強調發展中小銀行和民營金融機構、推動國有大銀行戰略轉型,實現金融供給的互補,“中小銀行和民營金融機構相對靈活的貸款審批程序,對于大數據、‘互聯網+’等金融科技的融合,將有利于為中小企業、輕資產的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更為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和資金支持”。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將進一步促進銀行業“脫實向虛”的資金歸位,打破“僵尸企業”的政府隱形擔保,有利于推動資金從老化產業中抽離出來,進而為服務新經濟提供空間,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并且,進一步緩解優質的實體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精準助力補短板。
     
      花長春表示,要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杠桿率。這包括優化新股發行制度,優化融資結構,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最需要的區域和領域。完善市場化并購重組和退出機制,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繼續深化新三板改革,服務創新創業。發揮期貨市場功能,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等。
     
      針對個別激進保險公司近年來規模快速擴張,隱藏的風險逐步暴露,尤其是無序舉牌沖擊實體經濟等,董希淼認為,保監會近期出臺了“1+4”系列文件,明確了當前保險工作的重點領域和主攻方向,有助于引導保險業回歸本源,堅守保障主業,引導保險資金流向國家重大戰略和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保險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
     
      劉哲表示,“總體來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動力在于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深化金融體系內部改革,進而提升資金的供給效率,通過切實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讓輕資產、中小企業、新興產業等也能獲得必要的金融服務,來提高金融的資產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發展”。(記者何川)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實體經濟振興要"虛實結合"以創新驅動

      中國是個大國,必須要做強實體經濟,不能“脫實向虛”。要虛實結合,以實為基礎。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創新驅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2017-05-18
    •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 注重加法也要關注減法

      “我國金融改革發展戰略應向實施普惠金融發展,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堯秋根昨日對記者表示。
      2017-08-22
    • 振興實體經濟需加快三大創新驅動

      振興實體經濟需加快三大創新驅動

      實體經濟興衰事關百姓衣食住行,更關系國家的長治久安。各國實踐都證明,實體經濟才是國民經濟的基石,才是最大的就業容納器和動力澎湃的發展驅動器。
      2017-08-28
    • 民資回哺實體經濟亟須找準突破口

      民資回哺實體經濟亟須找準突破口

      在民營經濟基數大的廣東省,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達9664億元,同比增長了13 4%,比全國增速高出6 2個百分點。而推混改、搭平臺、設清單正引導著民間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廣東實體經濟。
      2017-10-0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