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 注重加法也要關注減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8-22





      “我國金融改革發展戰略應向實施普惠金融發展,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堯秋根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近日,央行發布《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當前經濟穩中向好一定程度上受全球經濟復蘇背景下外需回暖的推動,企業效益改善仍多集中在煤炭、鋼鐵、有色等上中游行業,部分短板領域瓶頸尚未打破,總杠桿水平仍然偏高,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仍待增強,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
     
      堯秋根表示,金融支持鋼鐵煤炭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國家金融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是一項先導性、戰略性、全局性的工作。央行在2017年年初就發文,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目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正處于高速增長期,同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量大,回收期長,資金壓力與日俱增,資金缺口也在不斷擴大,迫切需要金融支持。
     
      根據央行的數據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較快。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21.1%,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46.5%,拉動投資增長4個百分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煤炭開采及洗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為1113.0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2%;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固定資產投資為1019.7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4%。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為2692.0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4%。可以看出,相較于煤炭,科技開發領域的投資增速實現了飛快增長。從外商直接投資來看,也在延續向高端產業聚集的態勢。上半年,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3099.9億元人民幣,占外資總量的70.2%;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34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1%。
     
      堯秋根表示,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金融資源正在加大對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和新科技相關的企業及項目的支持力度。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金融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既要注重加法也要關注減法,要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三去一降一補”結合起來。鋼鐵、煤炭、水泥等大多屬于產能過剩行業,要減少支持,對高能耗、高污染的項目不再增加投放,要將騰挪出來的資源投向符合產業政策的、綠色環保的、在行業發展中表現較為有活力的產業。
     
      “一定角度上看,做減法也是支持實體經濟的一種重要的方式。”董希淼強調。

     


      轉自:證券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維護金融安全:斬斷“退路”才有“出路”

      各類市場主體與對象面對不同時期的金融監管內容與要求,總能找到或變異出一條或多條應對“退路”的格局,使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變得更隱秘、更脆弱、更復雜。
      2017-04-28
    • 強監管才能護好百姓“錢袋子”

      最近,中國在金融監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然而,面對原有“套利格局”改變帶來的短期市場波動,一些對金融監管誤解甚至指責的情緒有所升溫。
      2017-05-05
    • 金融去杠桿要堵更要疏

      經驗表明,金融去杠桿既需要堵住資金的高風險流向,更需要將金融體系的流動性疏導進實體經濟。唯有如此,才能在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降低金融風險,真正維護金融安全。
      2017-06-05
    • 警惕非法集資披上互聯網“金融創新”外衣

      近年來,非法集資犯罪手法不斷翻新,犯罪分子假借迎合國家政策,打著“經濟新業態”“金融創新”等幌子,從商品營銷、資源開發、種植養殖等“實體經濟”形式,向理財、眾籌、期貨、虛擬貨幣等純粹“資本運作”形式轉變
      2017-06-1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