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是機遇不是包袱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1-05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定下的基調。也就是說,對于長江經濟帶沿線的11個省(市)而言,生態保護是絕對的紅線,一切發展都當以此為前提。
     
      綠水青山越來越近,是否意味著金山銀山越來越遠?事實證明,發展與保護是有機統一的,并非是割裂對立的。甚至可以說,越早重視生態、越早與“一邊污染一邊發展”的老路子決裂,就越容易煥發新機。
     
      以湖北宜昌為例,傳統的沿江化工大市,不經歷陣痛是不可能迎來新機遇的。面對GDP增速的陡然下降,誰都無法躺在資源上得過且過了,產業轉型勢在必行。無論是為化工行業注入高科技,還是引進新產業,今日的作為都將為宜昌未來的起跳夯下堅實的基礎。
     
      再看四川瀘州,為了解決環保問題,市里將企業統一請入園區。如今回頭來看,這一舉措不僅杜絕了污染,也給企業帶來了創新發展的底氣,甚至重塑了城市的區域定位。當初的環保壓力也許淘汰了一小部分的劣質GDP,卻同時給瀘州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可能性。
     
      重慶則更為典型,曾經的重工業城市,如今卻成為中歐貿易的橋頭堡,甚至連東南沿海的商品都要“逆流而上”、匯聚于此。乍一看,這變化讓人深覺訝異,細細思量,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為了保生態,重慶決心脫“重”向“新”,在服務新產業的過程中,逐步創建、拓展了自己的物流服務,最終,憑借物流優勢實現了新的突破。
     
      窺一斑而見全豹,目前,整個長江經濟帶都在享受綠色優先理念帶來的發展紅利。有數字為證,2017年前三季度,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實現GDP26.7萬億元,同比增長8%,高于全國平均增速1.1個百分點;同期,全國GDP增速排名前十的省(市)中,有7個都在長江經濟帶域內。(李哲)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環保設施開放請拿出誠意

      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是我國環境保護事業走向公開、透明的反映。期待各地拿出足夠誠意,熱情對待公眾開放,也期待所有設施都能盡早敞開大門
      2017-06-10
    • 整改環保問題無關企業大小

      各地情況表明,中央環保督察有力推動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大政方針的貫徹落實,切實提高了地方黨委政府對環保工作的重視程度,有效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
      2017-09-09
    • 環保稅發揮作用的關鍵是把好征收使用關

      環保稅發揮作用的關鍵是把好征收使用關

      環保稅開征已經進入倒計時,為了保障這一全新稅種順利開征,目前稅務部門正與環保部門密切配合,緊鑼密鼓做好開征準備工作,包括交接排污企業信息、稅源摸底和信息共享平臺征管系統開發等。環保稅法實施條例也即將上報國務院審...
      2017-09-21
    • 環保督察催生轉型升級“化學反應”

      環保督察催生轉型升級“化學反應”

      環保督察絕不是一陣風,不僅是生態環境的保衛戰,也是一場轉型升級的持久戰。至此,自2015年底從河北試點開始的中央環保督察巡視,兩年內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 ,督察范圍不可謂不廣。
      2017-09-2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