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漲幅雙雙上升,尤其是受能源和原材料供應偏緊影響,PPI漲幅再創新高。分析人士認為,近期一系列能源保供穩價政策作用正在顯現,價格上漲壓力逐步緩解,PPI或已觸及此輪上漲的頂點,未來PPI漲幅有望回落。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數據顯示,10月CPI同比上漲1.5%,漲幅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為近5個月的首次回升。
鮮菜價格上漲較多是推升CPI的主要因素。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解讀說,受降雨天氣、夏秋換茬、局部地區疫情散發及生產運輸成本增加等因素疊加影響,10月份鮮菜價格環比上漲16.6%,同比也由上月下降2.5%轉為上漲15.9%。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全國蔬菜生產總體正常,災害影響是局部的、階段性的。隨著天氣轉好,蔬菜生產已基本恢復正常。
步入11月份以來,全國總體菜價漲幅已經收窄,農業農村部監測的2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近幾日持續回落,其中菠菜和油菜批發價格降幅超過10%。
“目前鮮菜價格已經回落,決定下一階段CPI表現的關鍵是豬肉價格和基數因素。”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分析師王靜文認為,受低基數影響,預計11月CPI有上沖可能,但物價不存在大幅上漲基礎,11月CPI漲幅或短暫突破2%,隨后將觸頂回落,預計全年漲幅不會超過1.5%。
PPI漲幅也有所擴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0月PPI同比上漲13.5%,漲幅比上月擴大2.8個百分點。董莉娟分析,PPI上漲主要受國際輸入性因素疊加國內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應偏緊影響。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PPI或已觸頂,未來漲幅有望出現回落。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程強表示,隨著保供穩價政策發揮成效,10月下旬以來煤炭等商品價格已經出現回落,預計政策對PPI的影響在11月將有更為明顯體現。
10月份以來,多部門接連推出一系列加強煤炭保供穩價、打擊違規囤煤等政策舉措。這些政策舉措成效顯著,目前國內主要港口動力煤平均價環比下跌13.7%,月內最大跌幅達41.2%,基本吐出近兩月漲幅。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預計,隨著煤礦產能進一步釋放和煤炭產量持續增加,加上電煤中長期合同兌現和存煤提升后電廠市場采購減少,煤炭價格有望繼續穩步下行。
王靜文表示,11月以來,國家層面繼續加碼保供穩價、擴能增產,煤炭價格已經開始持續回落,預計后期生產資料價格漲幅會有所放緩。隨著基數抬升,PPI同比漲幅或將在11月看到拐點。
需要注意的是,10月PPI和CPI的差值繼續擴大至12個百分點,表明經濟運行存在明顯的不均衡現象,中下游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壓力仍較大。在王靜文看來,未來應繼續加大對于中下游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在前期全面降準、擴大支小再貸款規模和稅收緩繳政策的基礎上,繼續有針對性地對中小微企業實施減稅降費、金融支持等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轉自:上海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