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益穩定增長 改革成效顯著 央企交出亮眼成績單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1-20





      “2021年,面對各種風險挑戰,中央企業迎難而上、積極作為,經營效益持續增長、再創新高。”在1月19日舉辦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全面介紹了2021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


      經營規模、經濟效益和運行質量穩中向好


      2021年,國資央企堅持“兩利四率”(凈利潤、利潤總額和營業收入利潤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資產負債率)目標引領,實施提質增效升級版專項行動,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去年中央企業在經營規模、經濟效益和運行質量保持穩中向好、快中提質的同時,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為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重要作用。


      2021年,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成果取得,中央企業發揮重要作用。去年,國資央企聚焦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全力推動關鍵領域鍛長板、補短板。


      重大任務勇挑重擔,關鍵時刻沖鋒在前。


      保障新冠疫苗生產供應,緊急馳援防汛搶險,做好能源電力保供各項工作,高質量高標準參與冬奧會籌辦、建設及服務保障工作……2021年,中央企業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保障人民利益貢獻了重要力量。


      參與能源保供方面,國家能源集團、中煤集團帶頭執行中長期合同,累計向中下游企業讓利超800億元,全年中央煤炭企業產量首次突破10億噸;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累計組織跨區跨省支援732次、電量53億千瓦時,全年中央發電企業發電量達4.9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2%,占全國發電量的64.6%。


      年底前全面完成三年行動各項改革任務


      2021年,國資央企深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層層壓實責任,狠抓落實落地,圓滿完成七成目標任務。


      去年中央企業完成一系列重大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有力推動了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優化,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促進了行業轉型升級。今年,在戰略重組方面,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等目標,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穩步推進鋼鐵等領域重組,適時研究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專業化整合方面,以業務做強做精為目標,以優勢企業為主體,積極推動糧食儲備加工、港口碼頭等領域專業化整合。此外,還要推動企業深入推進業務、資產、文化等融合整合,加快實現重組協同效益,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2021年,中央企業通過市場化方式實施混改項目超890項,引入社會資本超過3800億元。混改企業堅持以混促改,以深度轉換經濟機制為重點,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場化選人用人、中長期激勵、全員績效考核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要確保三年行動各項改革任務在黨的二十大之前基本完成,年底前全面完成。”彭華崗表示。


      今年努力實現“兩增一控三提高”


      “今年央企‘兩利四率’指標要努力實現‘兩增一控三提高’。”彭華崗解釋:“兩增”,就是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增速高于國民經濟增速;“一控”,就是資產負債率控制在65%以內;“三提高”,就是營業收入利潤率再提高0.1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再提高5%、研發經費投入進一步提高。


      為完成好今年目標任務,國資央企將做好一系列重點工作:


      堅持把穩增長、防風險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突出主責主業,壓實保值增值責任,增強效益增長的穩定性、可持續性。落實企業防風險主體責任,健全完善企業內部監督體系,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底線。充分發揮央企作用,全力以赴穩運行、穩供應、穩暢通。


      堅持以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激活發展動力。


      堅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堅持國家戰略性需求導向,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加強行業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前沿技術攻關,推動一批重大攻關成果示范應用,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


      堅持強實業興產業,促進經濟循環和產業鏈暢通。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中央企業政治優勢,更好發揮黨建工作對企業改革發展的引領保障作用。


      “把完成穩增長任務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以穩促進、以進固穩,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彭華崗說。(記者 劉志強)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抓住機遇 提升中國制造業競爭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 趙昌文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的發言可以用三個觀點來概括:第一,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或者產業變革的機遇,直接決定著中國制造業未來的競爭力...
      2017-03-20
    • 第三批自貿區掛牌在即 或設三年考核任務

      第三批自貿區掛牌在即 或設三年考核任務

      第三批自貿區將設立三年考核期,即從2017年掛牌至2020年止,屆時國家將按照相關指標,對第三批自貿區是否如期完成各項試驗進行考核
      2017-03-21
    • “中國制造”如何轉型升級?

      振興實體經濟,重振“中國制造”雄風,根本是從企業自身出發,從提高產品品質入手,應以“工匠精神”推動制造業供給側改革,進行“二次創業”,
      2017-03-21
    • 我國正描繪中國制造“新版圖”

      記者12日從工信部獲悉,《“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正在組織修訂,將于近期印發。該指南旨在把《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任務和各地資源稟賦相結合
      2017-03-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