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 多地加碼布局新質生產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24





      在北京王府井的商場中,工作人員細心為顧客講解家電“國補”新政策;在濰坊的工廠中,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持續推進,為智能機械生產企業注入新動能;在廣州的園區車間,一臺臺工業機器人整齊排列,隨著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發展政策逐步鋪開,相關產業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


      從大規模設備更新的“硬支撐”到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軟拉動”,從人工智能的場景突圍到未來產業的加速培育,今年上半年,全國多地以政策為筆、以創新為墨,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兩新”政策 推動內需潛力持續釋放


      在江蘇德納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的裝車站內,以一卡通裝車系統為頭腦,以裝車鶴管為脈絡,智能化裝車作業流暢有序地進行著,而這只是公司大規模設備更新的場景一隅。“公司共投資2500萬元,對手動灌裝線和槽車裝車站設備更換,并采用國產的灌裝系統設備,實現了大規模升級改造。”江蘇德納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改造后灌裝工作減少人工用量33.3%,但每天灌裝的工作效率卻提升了37.5%。


      根據江蘇印發的《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江蘇今年從加大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項目支持力度、加力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加強存量設備評估診斷和項目儲備等七個方面加力推進設備更新。


      實施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是擴大有效投資、提升發展質效、促進技術進步的重要舉措。與此同時,持續加碼的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為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優惠,帶動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今年,北京進一步擴圍了補貼商品品類,近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擴圍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商品的公告》提出,對在京個人消費者購買智能馬桶、智能門鎖、掃地機器人(含洗地機、掃拖一體機)、垃圾處理器等4類智能家居產品給予補貼。


      福建則根據福建特色因地制宜地提出擴圍方案,在日前印發的《福建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提到:“在現有政策基礎上,推動裝修材料、衛生潔具等我省更多優勢產品參與以舊換新活動。”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加力擴圍實施“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延續2024年好的經驗做法,政策效應持續顯現。


      對于今年以來“兩新”政策的落實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表示,設備更新方面,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力度為2000億元,第1批約1730億元資金已安排到16個領域約7500個項目,第2批資金正同步開展項目審核篩選。消費品以舊換新方面,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力度為3000億元,前2批共1620億元資金已按計劃分別于1月、4月下達。


      對于“兩新”政策的下一步實施,李超表示,將加強設備更新項目閉環管理,抓緊推出加力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進一步降低經營主體設備更新融資成本。此外,按照既定工作安排,將在7月下達今年第3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并協調有關方面,分領域制定落實到每月、每周的“國補”資金使用計劃,保障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全年有序實施。


      “人工智能+” 加速場景落地應用


      在河北石家莊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核心計算區域,一排排服務器整齊排列,機房設備高速運轉,在這里,數據被高效處理,人工智能模型不斷優化。與此同時,在石家莊橋西區的河北億爾德科技集團實驗室內,技術人員正為一家醫院訓練專屬大模型,所用算力正是來自石家莊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自購服務器,花費動輒上百萬元。使用智算中心算力,隨用隨買,性價比高,我們一次能訓練三款大模型。”億爾德科技集團總經理吳錫臻介紹。


      河北搶抓人工智能發展風口,持續推進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的發展,今年3月,河北發布《河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導向目錄(2025-2027年)》,特別提出“支持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明確支持面向鋼鐵、石化、裝備、醫藥等重點行業的工業大模型開發,鼓勵開發智能體、應用程序、模型即服務等場景級大模型產品。推動工業大模型、機器視覺、虛擬仿真、數字孿生等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賦能應用,提升企業研發設計、中試檢測、生產協同、設備運維、供需管理、營銷服務等業務的智能化水平。


      今年以來,各地積極部署“人工智能+”行動,深度挖掘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著力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及裝備。


      在江西,突破“人工智能+”場景落地共性難點、開展應用場景“揭榜掛帥”成為今年一項重點。根據江西今年5月發布的《江西省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協同實施方案》,江西將引導技術服務主體和需求企業雙牽頭,鼓勵國有企業先行先試,集中優勢突破一批關鍵產品和裝備,突破場景落地共性難點,加快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成果、解決方案和應用場景的落地推廣,加強“人工智能+”項目儲備,建設一批人工智能場景示范項目。


      下一步,江西將力爭建設一批高質量行業數據集,形成20個以上垂直領域行業模型和100個左右示范引領典型應用場景。


      在浙江,以云計算為核心,通過互聯網提供人工智能計算資源和服務的智算云服務正在加速落地。今年5月,浙江印發《關于促進智算云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5-2027年)》,聚焦制造、醫療、文化、交通、金融、能源、教育等重點行業,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鼓勵使用智算云通過“公共云+API”的模式調用大模型,實現人工智能深度應用,服務通用和垂直模型50個以上。浙江還將實施“智算云企”培育行動,培育一批智算云深度應用標桿示范企業和一批智算云優質服務企業,形成一批智算云典型應用場景。


      根據浙江提出的目標,未來浙江將構建智算云生態體系,打造300個以上典型應用場景,成為全球智算云技術、服務、應用和生態高地。


      “'人工智能+'的場景升級,本質上是一場以人為核心的產業變革。”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智庫研究員劉典表示,“中國龐大的市場空間與豐富的應用場景,必將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創新的試驗田與風向標。”


      未來產業 持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一個被命名為“天鵝湖”的項目正在研發中,這是一種超短延時非侵入式腦機接口,能在300毫秒以內探測出人的運動意識,主要應用于老年健康領域,尤其在篩查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場景中具有應用潛力。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智能可穿戴老年健康管理系統實驗室主任江寧介紹,“天鵝湖”具有使用門檻低、成本低、效率高等優點。傳統的篩查方式十分耗時,但通過這項腦機接口技術,僅用4個電極、5~10分鐘的測試,就可實現超過90%的篩查靈敏度,實現快速精篩。


      經過多年積累,四川腦機接口產業逐漸駛入“快車道”,成都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方面產業鏈健全,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高校院所為腦機接口技術產品落地提供了多元應用場景。


      今年5月,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腦機接口及人機交互產業攻堅突破行動計劃(2025-2030年)》。該計劃是四川推進腦機接口及人機交互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提出了“著力打造全國一流的腦機接口及人機交互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并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隨后,四川又印發了《關于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的實施方案(2025-2027年)》,對于包括腦科學與腦機接口在內的未來產業下一步如何發展做出了明確回應,詳細指出了“技術攻關依靠誰、成果轉化怎么保障、不同主體如何支持、產業基礎重點是什么”,為未來產業的發展指明道路。


      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今年上半年多個省份均做出決策部署,緊扣各自產業發展實際,加力推動產業發展。


      在安徽,數字經濟相關的未來產業成為發展重點。近日,安徽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了《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定(草案)》,該草案明確提出,要支持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無人經濟等數字經濟新業態和新模式,持續培育量子科技、空天信息、未來網絡與數據空間等數字經濟未來產業。


      在重慶,對于如何招引未來產業相關人才有了新舉措。根據近日出臺的《南岸區重慶經開區未來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重慶經開區結合實際情況,提出落實“江南菁英”人才計劃,引育一批未來產業領軍人才(團隊);支持高校建設未來技術學院,加強未來產業學科建設和專業優化,辦好卓越工程師學院;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同設立未來產業聯合研究基地、合作實驗室、軟件人才“超級工廠”等。根據重慶經開區規劃的總體要求,到2027年,力爭重點引育未來產業領軍人才(團隊)2個,孵化培育未來產業領域高新技術企業5家、專精特新企業5家。


      如今,我國未來產業發展呈現關鍵技術多點突破、產業攻關整體提速、規模轉化穩步推進的基本態勢,根據預測,2025年我國未來產業產值規模有望達到13.4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5%左右。在日前舉行的2025未來產業系列對接活動上,對于下一步如何推動未來產業加速發展,記者了解到,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堅持創新引領,聚焦未來產業六大方向,謀劃布局國家科技重大項目,不斷拓寬未來產業新賽道,同時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先行先試,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記者 路軼晨)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