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字當頭亮點多 中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8-02





      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2%,連續24個月保持在枯榮線以上——7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最新數據,進一步印證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創新驅動,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推動中國經濟巨輪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航道乘風遠航。


      1、“穩”字當頭亮點多


      “中國經濟繼續表現強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布的報告對中國經濟發展態勢充分肯定,對中國果斷將政策重點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的戰略表示歡迎。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內在穩定性協調性進一步增強,轉型升級成效突出,新動能茁壯成長。


      “制造業PMI已經連續5個月位于51.0%以上,表明制造業持續處在相對穩定的景氣區間。”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受近期強降雨臺風高溫頻發的影響,加之國際貿易摩擦升溫和部分行業進入傳統生產淡季等,7月份采購經理指數出現一些波動,環比回落0.3個百分點,但運行基本穩定,我國經濟總體繼續保持擴張勢頭。


      數據顯示,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14個行業的PMI位于擴張區間,其中醫藥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制造業和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PMI均位于53.0%及以上的較高運行區間,實現較快增長。


      “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充分顯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和內在穩定性,這為我們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打下了堅實基礎。”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嚴鵬程指出。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從結構優化來看,需求結構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從動力轉換來看,新動能的培育發展更多依靠技術、人力資本等要素,對資本的依賴明顯下降。


      “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和區域城鄉結構更趨協調。”嚴鵬程強調,上半年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發展較快,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回暖,東部地區新動能繼續集聚,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2、新動能持續快速發展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等機構不久前發布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首次躋身最具創新力經濟體20強,排名第17位。


      35歲的鄧金科是廣東省陽山縣江英鎮大塘坪村的村醫。江英鎮屬于石灰巖高寒山區,距離縣城32公里。過去,遇到棘手問題,鄧金科只能讓村民趕緊去鎮上或者縣里大醫院。如今,廣東將相當于主治醫師水平的AI醫生引入貧困鄉村,成為村醫手機里隨時隨地可以問診的智能助手,再加上可穿戴醫療設備,大大擴展了村醫的診療能力。


      目前,中國正在加速邁入數字化時代,不斷涌動的創新、深度的融合和龐大的體量,催生出一大批新企業、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


      “上半年,新動能持續快速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動力。”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董禮華告訴記者,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分別高于整個規模以上工業4.9、2.5和2.0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光纖、智能電視等新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增速均超過整個規模以上工業。


      過去五年間,我國的市場主體數量增加近80%,目前已超過1億戶,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迅猛發展,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3;三大戰略、四大區域板塊協調聯動,新增長極增長帶不斷涌現,開拓了較大的回旋空間。


      “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在變化。”嚴鵬程指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產業加快升級。從行業構成看,與新技術發展密切相關的行業發展較快,比重不斷提高。上半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保持較快增長。


      3、服務業成為經濟平穩增長“壓艙石”


      今年11月,全球矚目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行。在九個展館中,專門辟出了一個服務貿易展館,德勤、安永等國際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積極報名參展,全球20大物流企業中已有12家確認參展。中國服務業發展迅猛,市場潛力巨大。


      服務業已成為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壓艙石”。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達22757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6%。我國服務業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已經連續24個季度超過第二產業,連續25個季度超過GDP同比增速。


      “上半年,服務業延續平穩較快增長態勢,經濟發展主要推動力作用持續顯現。服務業作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有效支撐和推動了國民經濟穩中向好。”國家統計局服務業統計司司長許劍毅指出。


      新動能的快速成長推動服務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上半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兩大門類增加值同比增長21.7%,高于全部服務業增加值增速14.1個百分點,拉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6個百分點。


      新動能的蓬勃壯大改變了居民消費習慣,促進了消費需求的釋放和升級。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40810億元,同比增長30.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9.8%,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20.4個百分點。


      服務需求較快擴張拓展了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新空間”,成為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的突出亮點。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國GDP比重為54.3%,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13.9個百分點。服務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5%,比第二產業高23.8個百分點;拉動全國GDP增長4.1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1.6個百分點。


      “下半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升,企業經營環境將繼續優化,居民消費潛力將進一步釋放,服務業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態勢。”許劍毅告訴記者。


      “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支撐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積累增多。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多,國內結構調整正處于攻關期。”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強調,下半年,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擴大有效需求,著力振興實體經濟,積極應對外部挑戰,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引導穩定社會預期,科學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確保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記者 張翼)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抓住機遇 提升中國制造業競爭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 趙昌文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的發言可以用三個觀點來概括:第一,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或者產業變革的機遇,直接決定著中國制造業未來的競爭力...
      2017-03-20
    • 第三批自貿區掛牌在即 或設三年考核任務

      第三批自貿區掛牌在即 或設三年考核任務

      第三批自貿區將設立三年考核期,即從2017年掛牌至2020年止,屆時國家將按照相關指標,對第三批自貿區是否如期完成各項試驗進行考核
      2017-03-21
    • “中國制造”如何轉型升級?

      振興實體經濟,重振“中國制造”雄風,根本是從企業自身出發,從提高產品品質入手,應以“工匠精神”推動制造業供給側改革,進行“二次創業”,
      2017-03-21
    • 我國正描繪中國制造“新版圖”

      記者12日從工信部獲悉,《“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正在組織修訂,將于近期印發。該指南旨在把《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任務和各地資源稟賦相結合
      2017-03-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