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美國芯”知識產權仍是中國制造之“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范麗敏    時間:2017-05-03





      知識產權,一個地地道道的舶來品,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產權建設。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在知識產權建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中國正在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形成合力。”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近日舉辦的2017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上介紹說,在立法方面,中國已形成高水平、全方位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和實施細則的保護范圍、保護力度與國際水平接軌。在司法方面,今年,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知識產權法院試點將滿3年,已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執法方面,正在全面從嚴。據統計,2016年,全國專利、商標、版權行政執法辦案總量超過8萬件,各類法院新接收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超過13萬件,既有力地打擊了各類侵權行為,又在全社會形成了保護知識產權的氛圍。


      這一成就舉世矚目,就連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都為中國點贊。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弗朗西斯·高銳在給論壇的賀信中表示,中國的知識產權體系穩步向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專利、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國,值得慶賀。


      2016年,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高居榜單前列,創下歷史紀錄。中國不僅有世界上最大的專利審查機構——年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00萬件,排名全球第一,而且去年中國的商標注冊申請量達到369萬件,占全球申請總量的1/3,連續15年位居全球首位。


      “從國際層面來說,在建立全球知識產權法律框架、促進全球知識產權規則制定方面,中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所有成員國里表現也非常積極,響應迅速。”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干事王彬穎表示,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內,中國的表現可圈可點。2016年,中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增長44.7%,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量增長29.8%。中國正在努力加入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體系(海牙體系)。


      王彬穎認為,知識產權在全球各國政策制定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際社會普遍認識到,創新成為驅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一股新力量,知識產權在激勵創新創造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盡管如此,中國在知識產權建設方面仍有不少“痛點”。


      “雖然中國制造無論是體量還是規模已經是世界第一,占到全球制造業總量的25%,但是中國制造與美國制造、德國制造、日本制造相比還是有差距的。我們通常說‘中國制造美國芯’,這是中國制造之痛。痛在哪里?痛在知識產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吳漢東說,知識產權事實上是自主創新發展的剛需。如果說知識產權運用是創新發展的基本路徑,那么,知識產權保護就是創新發展的基本保障。


      當下及未來,我們應該秉持什么樣的知識產權保護立場?


      吳漢東建議,應該加強“四個保護”:一是平等保護。在中國,知識產權受到的保護在主體上沒有公私性質之別,沒有國別之分,更沒有大小。


      二是分類保護。知識產權體系龐大,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從國家法律規定出發,應該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產權屬性和特點,尋求有區別的保護方式、保護政策和保護路徑。文化領域最重要的知識產權類型是版權,版權保護的是作品的獨創性,因此當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打擊盜版侵權,注重平衡創作者、傳播者、使用者的利益。科技領域最重要的知識產權類型是專利權。在當前要注重權利要求的法律保護,特別要注重首創發明專利的高水平保護。


      三是協同保護。我們應該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高度出發,打造一個多元的治理體系和保護體制,同時加強司法保護、行政執法、專業仲裁、行業自律、企業自治。在這樣一個多元的保護體制或者是治理體系當中,要以行政執法為基礎,以多元共治為補充。


      四是嚴格保護。對知識產權提供法律救濟,應該考慮它的及時性和威懾性,這是WTO等規則對所有締約方的要求。當下,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應該注重進一步打擊知識產權犯罪,提高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懲罰力度,構建一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防范預警機制。(本報記者范麗敏)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