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專利糾紛不斷 我國知識產權提質增效迫在眉睫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6-21





      “維持一審原判,被告賠償原告320萬元。”日前,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下稱北京市高院)作出終審判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下稱松下電器)訴珠海金稻電器有限公司(下稱金稻公司)、北京麗康富雅商貿有限公司(下稱麗康公司)未經許可生產、銷售“美容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一案歷經兩年時間終于塵埃落地。此外,近年來微信在美國被訴涉嫌侵權、小米手機在印度因專利起糾紛、美國公司在南京狀告索尼中國專利侵權等一連串的類似事件,發人深思。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事實一再證明,當今市場競爭的焦點就是知識產權。對于市場競爭經驗不足的許多中國企業來說,知識產權提質增效迫在眉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李順德向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表示。
     
      專利糾紛已成常態
     
      商場如戰場,專利戰正在成為商業競爭領域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兩被告公司未經我公司許可,生產、銷售、許諾銷售涉案產品,侵犯了我公司授權公告號為ZL201130151611.3號‘美容器’外觀設計專利權。”2015年2月,松下電器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一審審理認為,此案中被告金稻公司在未經原告許可的情況下,實施了制造、銷售及許諾銷售被控侵權產品的行為,判決兩被告自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制造、銷售、許諾銷售此案中侵犯原告外觀設計專利權的產品;賠償原告320萬元。一審判決后,兩被告不服并上訴至北京市高院,要求撤銷一審判決。北京市高院經審理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中國企業面對的專利侵權糾紛,不僅有司法案件,也有行政訴訟。5月10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對來自中國的“可折疊手機支架及組件”專利涉嫌侵權發起“337”調查,調查指控中國企業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的上述產品相關技術侵犯了美國企業的專利權,中國有13家企業被列為被告。而且,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美發起的第11起涉及中國產品專利權的“337”調查案。
     
      “專利是名副其實的市場競爭工具,從這個角度看,誰擁有了質量高、數量多的專利,誰就把握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也容易在專利糾紛中占得優勢。”李順德認為,專利數量與質量不足是很多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困境,如果在市場競爭的新趨勢面前還不加強專利量和質的積累,很容易錯失良機,既難以在一旦遭遇專利糾紛時獲勝,也難以在今天的市場競爭中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提高質量迫在眉睫
     
      近年來,穩健發展的中國市場,對正在遭遇各種難題的世界經濟來說,無異于是一個世外桃源。由此,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吸引著全球資本的眼球,而日益增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也令競爭格局發生變化。因此,加強對中國市場的專利布局,是國外企業的“殺手锏”。
     
      統計數據顯示,僅在通信行業,2000年以前,跨國企業在全球的專利申請主要布局于美、日、韓、歐等發達經濟體,為中國市場布局而提交的專利申請數量占比不足全球的10%。但2000年以后,在中國布局的專利申請數量占比呈現逐年遞增趨勢,特別是2014年至2016年,占比逐年創新高;與此同時,在日、韓、歐布局的專利申請數量占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只有美國的占比變化趨勢較為平緩。這一數據充分表明,近年來,全球企業特別是業界跨國巨頭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正迅速提升。
     
      “面對來自國外企業專利布局的壓力和專利糾紛增多的風險,以及市場競爭新格局的出現,中國企業提升專利質量、提高專利運用效益已經刻不容緩。”李順德強調。
     
      事實上,這一工作得到了有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陸續出臺有關舉措,持續開展了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并在地方試點高價值專利培育工作。國家知識產權局認為,專利質量是加強專利保護、實施專利交易轉化的重要基礎,必須置于優先位置抓緊抓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具體將從政策導向、審查授權、專利代理、嚴格保護、加強運用等多個環節著手,努力推動創新主體創造更多技術含量高、市場效益好的高質量專利,為專利的交易轉化奠定基礎。
     
      在企業層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為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興通訊)等一批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在高質量專利積累方面成為先行者,不僅在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全球企業排行榜上連續多年保持前列,而且在專利保護和運用上邁出了新步伐。華為公司通過與外企的專利交叉許可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專利運營水平。中興通訊在美國企業發起的“337”調查中,連續取得“八連勝”的好成績,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樹起了新的標桿。但是,中國企業數量龐大,企業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參差不齊,整體有待進一步提升。
     
      “對于產品而言,質量是贏得消費者信賴的基礎,對于專利等知識產權而言,提高質量同樣是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只有奠定專利質量的基礎,同時積累足夠的專利數量,才能不懼任何市場風浪,在市場競爭的海洋中行穩致遠。”李順德表示。(本報記者趙建國)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我國企業對美出口需警惕知識產權法律風險

      當前中美兩國貿易關系發展得更加緊密,隨著多方面新形勢不斷出現,我國企業在對美出口中應進一步增強防范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的意識。
      2017-04-12
    • “中國制造美國芯”知識產權仍是中國制造之“痛”

      雖然中國制造無論是體量還是規模已經是世界第一,占到全球制造業總量的25%,但是中國制造與美國制造、德國制造、日本制造相比還是有差距的。我們通常說“中國制造美國芯”,這是中國制造之痛。痛在哪里?痛在知識產權。
      2017-05-03
    •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中知識產權意識亟待提高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中知識產權意識亟待提高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正在成為一個新的風向標。但是,在近年來的海外并購中,一些案例的知識產權情況并不盡如人意,同樣應該引起高度重視,趨利避害是應有之義。
      2017-07-14
    • 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市場謹防知識產權水土不服

      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市場謹防知識產權水土不服

       “知識產權不僅與國內的商業領域密切相關,也是國際貿易的焦點。”日前,同濟大學法學院 知識產權學院副教授袁秀挺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2017-07-3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