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市場謹防知識產權水土不服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7-31





      “知識產權不僅與國內的商業領域密切相關,也是國際貿易的焦點。”日前,同濟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副教授袁秀挺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推進以及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市場,中國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快速崛起,在國際市場上得到廣泛認可。但同時,中國企業也不斷遭遇他國知識產權壁壘,面臨的維權問題不僅涉及如何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還包括如何面對日益增多的海外侵犯知識產權指控。
     
      客觀看待“中國制造”侵權問題
     
      隨著中國企業及其產品逐步走向國際市場,近年來也逐漸遭到一些來自國外的質疑和指控。5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關于知識產權的《特別301報告》,再一次將中國列入重點觀察名單。而去年年底,該辦公室就曾發布過《惡名市場非常規審議報告》,將中國4家網站和6家實體市場列入“惡名市場”名單。
     
      日前,歐洲刑警組織和歐盟知識產權辦公室聯合發布的《2017年歐盟打擊假冒和盜版的情況報告》聲稱,全球約八成假冒產品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
     
      “這類報告的數據真實性和客觀性有待進一步研究”。袁秀挺強調,判斷一個國家產品的知識產權問題,應考慮類別、統計標準、假貨與相對應的真貨數量等等。不能偏聽偏信,應客觀看待國際社會對“中國制造”產品的評價。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也曾公開表示,侵權假冒問題是全球性問題,有市場因素,也有監管因素。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和合作。
     
      防范與維權要雙管齊下
     
      侵權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涉及生產、流通、銷售、消費等多個環節。中國產品是假貨的受害者之一,但同時也存在侵權行為。因而要反思并規范自身行為,減少海外知識產權訴訟,維護世界市場的知識產權秩序。
     
      “很多中國企業‘走出去’之前沒有做好規劃,還按照國內的‘規則’辦事。有些企業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侵權行為,遭遇訴訟才后知后覺。”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基于模仿甚至抄襲生產產品的企業,不可走向市場。貪圖一時利益而忽視知識產權,可能給企業后續發展埋下重大隱患。只有提前在國內打好基礎,過好知識產權關,才能順利出海。
     
      袁秀挺也強調,涉及出口的企業(包括商品和服務),應當增強知識產權意識,了解業內知識產權布局,有必要時請專業人士做好盡職調查,防范海外知識產權侵權指控風險。如果企業在這方面有所疏忽,則很有可能遭到境外知識產權人的起訴,在世界市場上的形象也會大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遇到海外知識產權糾紛,就會涉及到管轄權等專業的法律知識。再加上一些企業對當地法律規定不熟悉、很難聯系到合適的咨詢律師,導致無法熟練地運用境外法律制度,常常錯失維權機會。
     
      “中方企業如果遭到海外知識產權侵權控訴,多數情況下只能被動接受訴訟或仲裁。”袁秀挺告訴記者,這對于很多沒有應訴經驗的小企業來說往往是一個大考驗。遇到這種情況,專業問題還應交給專業人士解決。大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在海外設立專門的維權機構,而小企業則應當借助其他力量,尋求政府、行業組織、律師的幫助。
     
      去年印發的《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強調了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的重要性。其中提到,充分利用行業組織等各方力量貫徹實施應對海外產業重大知識產權糾紛的政策,推動形成海外知識產權服務網絡。
     
      據了解,中國貿促會下屬知識產權服務中心、企業權益保護中心、專利商標事務所等機構一直在做企業法律實務培訓、編制知識產權指南、成立專門案件維權組等工作。下一步,上述機構將繼續做好我國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幫助我國“走出去”企業提升自身的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能力。(本報記者 錢顏)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我國企業對美出口需警惕知識產權法律風險

      當前中美兩國貿易關系發展得更加緊密,隨著多方面新形勢不斷出現,我國企業在對美出口中應進一步增強防范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的意識。
      2017-04-12
    • “中國制造美國芯”知識產權仍是中國制造之“痛”

      雖然中國制造無論是體量還是規模已經是世界第一,占到全球制造業總量的25%,但是中國制造與美國制造、德國制造、日本制造相比還是有差距的。我們通常說“中國制造美國芯”,這是中國制造之痛。痛在哪里?痛在知識產權。
      2017-05-03
    • 海外專利糾紛不斷 我國知識產權提質增效迫在眉睫

      海外專利糾紛不斷 我國知識產權提質增效迫在眉睫

      “事實一再證明,當今市場競爭的焦點就是知識產權。對于市場競爭經驗不足的許多中國企業來說,知識產權提質增效迫在眉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李順德向記者表示。
      2017-06-21
    •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中知識產權意識亟待提高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中知識產權意識亟待提高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正在成為一個新的風向標。但是,在近年來的海外并購中,一些案例的知識產權情況并不盡如人意,同樣應該引起高度重視,趨利避害是應有之義。
      2017-07-1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