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機器人低端過剩 90%關鍵零部件靠進口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葉前    時間:2017-05-05





      美國國際數據公司近日發布報告顯示,中國仍將是世界最大和發展最快的機器人技術市場,在機器人技術方面的支出將占全球支出的30%以上。預計中國在2020年的機器人技術支出將達到594億美元,比2016年的246億美元的估算支出增加一倍以上。這一數額將占整個亞太地區在2020年達到的1330億美元機器人技術支出的一半左右。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推進,“機器換人”成為大勢所趨,這也使得中國機器人連續四年蟬聯銷售量世界第一。各地紛紛把機器人產業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據統計,國內重點發展機器人產業的省份達到28個,機器人產業園區達到40多個,機器人企業超過500家。而與這“火熱度”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中國龐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中,本土品牌機器人僅占4%,國產機器人大量關鍵零部件依靠進口。


      市場驅動國產機器人產業興起


      在新舊動能轉換之際,機器人產業成為新亮點之一。工信部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已經達到7.24萬臺,同比增長了34.3%,產業規模日益擴大。


      目前,人機協作機器人等高技術含量機器人已推向市場,骨科手術機器人在三甲醫院已實現了批量應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一些機器人的專有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服務機器人在醫療手術、康復、餐飲等多個領域得到了應用。


      一邊是“機器換人”計劃如火如荼,不少地方政府爭相補貼企業上機器人;一邊是大大小小的機器人產業園開始冒起,“機器人概念股”成為股市新寵。


      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已建成和計劃建設的機器人產業園或產業基地多達數十個,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總數從2014年初的200余家到如今已上千家,而在A股上市公司中,所謂“機器人概念股”則超過50家。


      低端機器人產能“超編”


      業內將整個機器人產業鏈分成上中下三個層次:上游是核心零部件,主要是減速機和控制系統,這相當于機器人的“大腦”;中游是機器人本體,即機器人的“身體”;下游則是系統集成商,依賴上游和中游的核心設備做集成品。


      “不僅是珠三角地區,國內90%的機器人企業都處在下游這個環節。”這是業內人士對行業現狀的趨同認識。


      在東莞市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如今已聚集了30多家機器人相關企業。東莞市機器人產業協會會長蔣仕龍說,東莞市從事與機器人產業相關的企業已有200多家,其中有知識產權的不到1/3。“雖然數量可觀,但在行業內有影響力的企業幾乎沒有,行業發展散亂。”產業鏈呈現出“下游龐大,中游分散,上游缺失”的特點。


      由于缺乏核心技術,“扎堆”產業鏈下游的機器人企業絕大多數仍是中小企業,與ABB、發那科、庫卡等國際產業巨頭差距甚遠,完全不在一個量級。相應的,這些企業生產的機器人應用和智能水平也較低。何敏佳介紹說,德日企業的機器人普遍以6軸或以上高端工業機器人為主,壟斷了汽車制造等機器人應用的高端行業領域,而目前珠三角乃至全國的企業生產的還多是以搬運為主的中低端機器人。


      研發生產控制器的深圳固高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宏認為,目前國內機器人企業的產品從類型看主要是以直角坐標機器人為主,處在產業中低端,創新以及生產應用水平與國際先進企業差距太大。


      90%關鍵零部件靠進口


      走進珠三角實施了“機器換人”計劃的工廠車間會發現,能夠進行智能自動化作業的工業機器人、機器手多是瑞士ABB、德國庫卡、日本安川電機和發那科的產品。據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介紹,以這4家為代表的外國企業占據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份額超過70%。


      發展工業機器人必須突破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技術這一關鍵難題。之所以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被國際巨頭占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大多依靠進口,從而使得國產品牌機器人成本相比國外品牌機器人并無多大優勢。


      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總經理石金博說,目前東莞能夠進行工業機器人關鍵部件研發生產的企業只有零星幾家,多數企業90%關鍵零部件和中高端數控系統均依靠進口。比如,大量進口德國西門子、日本發那科和三菱的高性能數控系統,中低端的則從我國臺灣地區進口。


      此外,很多通用型精密零部件,如導軌、減速機、伺服電機等也必須依賴進口。目前,在控制器、伺服電機和驅動領域,已出現一批有一定技術水平的本土企業,但與國外產品相比仍存在體積大、輸出功率小等技術差距,而在精密減速器方面則鮮有代表企業。


      更讓人擔心的是,弱、小、散企業叢生,會不會讓新興的機器人產業在高歌猛進中快速跌入低端產能過剩的魔咒?“若僅憑同質化低端擴張,而不追求高端突破,國產機器人產業和應用的未來都可能遭遇困境。結果,只能是‘別人吃肉’,我們‘喝湯’。”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曲道奎說。


      搶“風口”更要攻“關口”


      機器人被認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自然為各國所青睞。美國提出“制造業回歸”,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歐盟提出“新工業革命”,大力推進機器人、數字技術等新興產業;日本、韓國也將機器人列為未來戰略新興技術。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提醒,發展機器人產業,不是要追“風口”,而是要攻“關口”,選準產業的瓶頸進行突破。盡管機器人產業很熱,但地方在發展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


      如何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的苗頭,推進機器人產業邁向中高端?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整合產業的創新資源,推動建立機器人創新中心,重點支持關鍵零部件質量及可靠性能的提升,同時開展機器人試點示范、推廣應用和人才培育。而防止無序擴張、規范行業發展,則將從加強規劃引領、提高準入門檻、制定行業標準等方面著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對實施機器換人和智能裝備升級都給予財政資金補貼。雖然有利于降低企業升級的高成本,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步伐,但機器人行業企業認為,有限的財政資源應投向基礎性領域,建議政府推動有實力的企業和科研院所一起,選擇若干核心技術進行協同攻關,支持國產機器人企業在國內外進行商標注冊、專利申報,以及參與制定行業和產品標準,提高在機器人行業的話語權。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進口占九成市場份額 中國機器人核心技術亟待加強

      “手術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之外的另一塊‘大蛋糕’,但我們這一領域的核心技術卻被外企壟斷,我們該怎么辦?”在日前舉辦的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曹其新教授的一句話揭開了國內機器人產業現狀的...
      2017-04-24
    • 警惕“智能化”口號下的工業機器人非理性泡沫

      警惕“智能化”口號下的工業機器人非理性泡沫

      全國有20多個省市把機器人作為重點產業進行培育、推進發展,全國已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超過了40個,短短幾年時間,機器人企業的數量超過了800個。
      2017-05-10
    • 中國工業機器人面臨高端產業低端化和產能過剩風險

      中國工業機器人面臨高端產業低端化和產能過剩風險

      中國機器人應用市場快速發展,行業分析機構預測,2017年中國機器人銷量將達10 2萬臺。但與此同時,低級終端廠家的競爭與投入過熱,將有礙于產業的競爭力與創新升級
      2017-05-20
    • 中國機器人企業小散弱 亟待科學理性健康發展

      中國機器人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但不少機器人企業小、散、弱,處在中低端;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等一些關鍵零部件創新能力薄弱,低水平重復性建設存隱憂,亟待集中力量解決。
      2017-08-0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