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智能化”口號下的工業機器人非理性泡沫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5-10





      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戰場,而落地后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明確將工業機器人列入大力推動突破發展的十大重點領域之一。《工信部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則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萬億元,實現裝備的智能化及制造過程的自動化。


      “這不是政府忽悠起來的,而是市場本身最先反應,確實有強大的內在需求,隨后國家鼓勵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相應政策跟上來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表示,在政策利好的推動下,各地區都扎堆布局,不僅制造企業,甚至金融界對機器人產業都非常關注,一哄而上的現象已經開始顯現。


      “全國有20多個省市把機器人作為重點產業進行培育、推進發展,全國已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超過了40個,短短幾年時間,機器人企業的數量超過了800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確認了這一數字。


      目前布局工業機器人的產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的廣州、佛山,長三角的上海、昆山、常州武進,環渤海區域的沈陽、青島,以及中西部地區的安徽蕪湖和重慶。


      不少地區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發展目標。比如,廣州提出要建全國最具規模、最具競爭力的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產業基地之一,2020年的目標產值是超1000億元。重慶也提出要建國內重要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基地,2020年的目標產值也超1000億元,深圳則將“工業機器人跨越工程”列為重大工程之一。


      對于常州這個身處長三角的三線城市來說,如何定位自身的機器人產業布局,也有喜有憂。


      “常州武進國家高新區目前機器人相關的上下游關聯企業有14家。去年工信部發布一個數據,機器人四分之一產量在常州。”武進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磊說:“根據工信部發布數據,2015年我國機器人產量達32996臺(含外資品牌),而常州市經信委的統計發現,2015年常州市機器人產量超過了8000臺。”


      在她看來,與省內的蘇州、無錫等城市相比,常州更加注重本地的工業制造基礎,民營經濟實力比較強,而且職業技術教育非常發達,能為本地機器人產業提供大量的產業工人和高級技工。


      “四大家族”之一的日本安川、在精密減速機生產中處于絕對領導地位的納博特斯克都選擇落戶常州。在宋曉剛看來,一些頂尖外資品牌落戶之前,會特別做幾件事情的調研,一是環境,主要是投資環境;二是市場;第三是配套能力。“常州位于長三角,既可以覆蓋廣泛的制造業市場需求,又具備很好的工業基礎和加工配套能力,具備發展工業機器人的優勢。”


      憂的是,以一個三線城市的資源配置能力,如何能吸引到發展工業機器人所需的高端人才。銘賽公司董秘蔣筱霏坦言,銘賽從原來粗獷的點膠,進入微精密行業后,對于視覺和軟件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但現在運行發現,常州基礎條件跟不上,人才很難吸引過來。“三線城市本身對人才吸引力有限,另一方面產業在升級、相關環境升級都需要沉淀。”


      “如果是以旅游和服務業為主的地區,或者缺乏工業基礎和配套能力的區域,我們絕不鼓勵這些地方發展工業機器人。”宋曉剛坦言。


      在這場機器人產業“競賽”中,地方政府的補貼政策也是一個重要籌碼。例如,安徽蕪湖在2014年出臺了《蕪湖市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若干政策(試行)》,其中細致地規定了十多項政府支持和補貼措施,例如,有對貸款利率的補助,“對本市機器人產業龍頭企業的關鍵核心項目利用國開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的,給予貸款基準利率的50%貼息補助,期限兩年,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


      還有對擴建廠房的補助,“二層廠房按300元/平方米補助,三層廠房按400元/平方米補助,四層及以上廠房按500元/平方米補助。”


      在吸引人才和項目方面則規定,“支持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在本市設立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經市政府批準重點支持的,每年每所安排不高于1000萬元的補助資金。”“企業將機器人研發總部遷入本市,研發總部固定資產投資超過5000萬元(不含土地)的部分,給予投資額20%、最高1000萬元資助。”


      “政府的補貼政策取向沒錯,但一定要補助那些質量合格、真正在生產線上應用的機器人。”宋曉剛表示,現在一個最大問題是,相關政府部門,補貼政策不夠精準,大水漫灌,導致一些機器人生產企業靠補貼“過日子”,甚至頂著機器人概念套取地方政府補貼。


      “現在,讓各級政府和產業部門去了解哪個產品是合格的也有難度。”宋曉剛說,從機器人產業聯盟的角度,目前最關注的是建立行業標準和第三方檢測認證平臺,“政府今后就會采信這個標準和檢測,重點支持的方向也會更精準。”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也表示,工信部和各省制定了分省市的差別化實施指南,還有通過制定工業機器人的行業準入條件,提高準入門檻等一系列政策,防止工業機器人的非理性泡沫。(閔杰 勇升)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進口占九成市場份額 中國機器人核心技術亟待加強

      “手術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之外的另一塊‘大蛋糕’,但我們這一領域的核心技術卻被外企壟斷,我們該怎么辦?”在日前舉辦的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曹其新教授的一句話揭開了國內機器人產業現狀的...
      2017-04-24
    • 國產機器人低端過剩 90%關鍵零部件靠進口

      國內重點發展機器人產業的省份達到28個,機器人產業園區達到40多個,機器人企業超過500家。而與這“火熱度”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中國龐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中,本土品牌機器人僅占4%,國產機器人大量關鍵零部件依靠進...
      2017-05-05
    • 中國工業機器人面臨高端產業低端化和產能過剩風險

      中國工業機器人面臨高端產業低端化和產能過剩風險

      中國機器人應用市場快速發展,行業分析機構預測,2017年中國機器人銷量將達10 2萬臺。但與此同時,低級終端廠家的競爭與投入過熱,將有礙于產業的競爭力與創新升級
      2017-05-20
    • 中國機器人企業小散弱 亟待科學理性健康發展

      中國機器人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但不少機器人企業小、散、弱,處在中低端;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等一些關鍵零部件創新能力薄弱,低水平重復性建設存隱憂,亟待集中力量解決。
      2017-08-0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