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興高鐵站到遠東大道,幾乎要穿越大半個城區。
這個江南小城,以紫砂壺原產地聞名于世,但第一大支柱產業卻是電線電纜制造。目前,該市已有電線電纜生產企業193家,算上銅材加工、電纜料生產、電纜制造設備等上游行業,相關企業達400余家。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遠東控股集團旗下遠東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遠東電纜有限公司、新遠東電纜有限公司、遠東復合技術有限公司便是這些企業中的一員。2016年,三家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9.86億元、52.51億元、7.08億元,凈利潤5246.28萬元、2508.89萬元、1759.99萬元。
從成立至今,遠東控股集團經歷了5次改制,完成了民營、集體、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再到民營企業的轉變,營業收入從開始的百萬元飛升至百億元,集團也從原先的電線電纜制造商轉型為“主業+投資”的綜合性平臺。
在接受筆者的獨家專訪中,遠東控股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黨委書記蔣錫培透露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目標:到2020年,集團資產總值超過1000億元,年營業收入超過1350億元(其中智慧能源1000億元),年凈利潤超過60億元(其中智慧能源50億元)。
產能嚴重過剩
蔣錫培是最早進入電纜領域的從業者之一。
成立當年,公司就實現銷售收入462萬元,第二年達到1800多萬元。1992年改制為鄉辦企業后,銷售收入又突破了5000萬元。2010年,電線電纜產業實現整體上市,“遠東電纜”也成為國內線纜行業規模最大的滬市A股上市公司。
遠東趕上了國內電線電纜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從工業銷售收入看,2004~2013年,電線電纜行業產值逐年高速上漲(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例外),尤其是2011年,我國電線電纜銷售規模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第一。
2012年起,國內電線電纜的銷售增速開始下降,由原先的30%下降至10%左右,行業由高速增長期進入相對成熟期。然而,產品結構不合理、盈利水平較低等問題卻沒有實質改變。
談及今年的市場前景,蔣錫培主動提起了西安奧凱電纜事件。“從來沒有哪件事讓電纜行業如此受關注。問題出現后,產品質量開始真正受到重視,具有品質保證的企業有望贏得更大市場。”
長期以來,我國電線電纜產品以招投標方式采購,造成行業低價中標成風,集中度偏低,也導致不少企業為了節約成本,造出很多質量不過關的產品。“產品質量一直是電纜行業的痛點。去工廠檢查,90%以上合格;流通環節檢查,60%以上合格;但到施工現場去檢查,合格率不到10%。”蔣錫培直言。
蔣錫培表示,要避免西安電纜問題再現,既要改進招投標低價競爭的模式,又要強化現場監管力度,保證來樣和到貨驗收,實行齊查共管。
另一方面,蔣錫培也指出,盡管電線電纜是全國機械工業領域排名第二的產業,市場規模巨大,但整個行業產能嚴重過剩。“近十年的盲目投資導致全行業產能過剩超過50%,中國的這些設備、材料用在全球市場都夠了。”
不過,過剩的僅僅是部分產品,粗放式生產導致的結構失衡問題仍較為突出,即普通電線電纜產品供過于求,而高端產品供不應求。
盡管如此,蔣錫培仍對中國市場保持樂觀。他認為,通過創新技術和管理,未來5~10年,中國有望從電線電纜的制造大國發展成為制造強國。
“電纜行業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仍是提質增效及創新突破。現在行業普遍質量不高,效益也不好,有很多高端的裝備和原輔材料還要依賴進口。但是相比于十年前,我們已經有部分原輔材料可以自己提供了,說明行業在慢慢進步。”
轉型智慧能源
近幾年,我國電纜行業增速放緩,2015年度甚至出現負增長。作為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的企業,遠東控股集團的電纜業務也陷入了增長困境。
蔣錫培表示,電纜行業總體還是太分散,市場容量也存在一定的天花板,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后期搶占市場份額將主要依靠行業洗牌,因此,公司在發展中期就確定了“主業+投資”的戰略規劃。
“這是創新驅動競爭激化、產業結構升級滯后、人口紅利逐步減少、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傳統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等新形勢下的重大決策。”蔣錫培稱。
據了解,目前遠東控股集團已與50多家機構合作。截至2017年7月31日,總投資企業數量達339家,其中上市企業94家(包括新三板28家),行業涉及新材料、環保、生物醫藥等。
2014年8月12日,遠東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遠東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后,公司著力打造發電、儲能、輸電、配電、售電以及終端用戶能效管理的“互聯網+”智慧能源系統服務全產業鏈。圍繞這一定位,智慧能源展開了多項跨行業收購。
多元化的投資布局為智慧能源帶來了良好收益。2016年,公司總營收達122.43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及儲能設備、清潔/新能源系統、智能設備三大業務利潤貢獻率超過60%,近3年,公司的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達24.32%。
對于投資標的,蔣錫培有一套“基本要求”,例如至少是行業前三,創始人要在行業里有不少于十年的經驗等等。“我們希望可以與它們實現協同成長,而不僅僅是為了將它們的業績并表。”
在盈利能力欠佳的情況下,電纜企業拋出并購計劃并不少見。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電纜行業上市公司就發生十余起并購事件,標的涉及商業貿易、通信、光伏設備等領域。
蔣錫培認為,股權收購看似簡單,實則對企業的要求非常高,而轉型升級也應該“顛倒”一下:先升級,后轉型。“把自己的產品先做到行業數一數二,才有條件更好地轉型;轉型也最好跟主業有關,不宜跨界太大。”
雖然產業版圖壯大了不少,但對于電線電纜企業,蔣錫培仍抱著開放態度。“只要能與我們形成互補,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市場上的,我們都歡迎。”(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制造業:景氣2017》系列報道之高端訪談)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