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榆緊緊抓住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的機遇,走出了一條貧困落后縣域發展電子商務的新路徑,形成了以原產地直供為核心,以“政府背書、服務支撐、市場運作、營銷創新”為主要特征的電子商務“通榆模式”,為大農區發展電子商務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烏蘭花村東華農業種植合作社負責表示,合作社以“合作社+貧困戶+O2O營銷”的方式參與了扶貧開發。目前,合作社共開發產品134款,帶動村民開設網店67個,實體店5個,2016年銷售特產720萬元,帶動103人直接就業,實現戶均增收450元。2017年與烏蘭花鎮周邊貧困戶簽訂了蘇子籽、谷子種植收購協議,直接和間接帶動了上百戶貧困戶走上了脫貧之路。
據了解,通榆縣把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探索出了扶持貧困戶開辦網店、組建合作社、成為供應商、參與產業鏈4種扶貧方式,采取設施扶貧、平臺扶貧、消費扶貧、愛心扶貧4種扶貧措施,不斷完善行政推進、公共服務、配套政策、網貨供應、物流配送、質量標準、產品溯源、人才培養等8個支撐體系,全面打造電子商務扶貧體系。為推進電商扶貧,通榆縣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電商扶貧推進服務體系,有效發揮電商公共服務作用;加強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吉林西部最大的電商創業大廈,解決配套服務問題;鼓勵有條件的涉電商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開展以技術培訓、網貨供應為主的一站式營銷服務,引導貧困群眾以分銷商形式參與電商創業;加快村級電商服務站建設,推動貧困村信息化應用普及;加快品牌培育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優化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等。此外,他們還積極開展電商培訓,2016年,全縣共組織電商培訓98期13172人次,在50個貧困村開展4360人次的電商知識普及培訓和電商創業技能引導培訓。今年以來,共組織電商培訓11期4082人次,共舉辦4期電商扶貧培訓,培訓673人次,引導39名貧困戶開辦了網店。
2016年,全縣通過電商扶貧共帶動9017名貧困群眾增收,實現人均增收366元。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店帶多戶”“一店帶一村”“多店帶多村”的發展機制,全縣貧困群眾開設網店200多家,通過合作社帶動,全縣組建電商扶貧合作社5個,2016年帶動5792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訂單種植,實現戶年均增收210元。2017年已經與3551戶貧困戶簽訂種植收購協議,預計每戶增收1500元以上。同時,他們還在著手組建電商扶貧合作社聯合社,通過聯合社的建立,更好發揮“公司+合作社+貧困戶+O2O銷售”扶貧模式,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
實踐證明,通榆電商與扶貧的深度融合,有效地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一批扶貧帶動能力強的產品得到了深入挖掘,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得到了推進,帶動了貧困村農產品向商品化、互聯網化轉變。同時還為農民打開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讓農民從單純的信息獲取向綜合型信息應用轉變,吸引了以往單靠簡單勞動賺錢的農民加入到了電商大軍中,催生了一批具有互聯網思維的新農民。(馬永勝)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