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綠色轉型浪潮下,有“終極能源”之稱的氫能正日益引起各國和地區的重視,全球氫能市場穩步發展。
據國際能源署(IEA)、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等機構預測,到2050年,全球氫能源年消費量將達5.28億噸,將是2020年的6倍。IEA預計,2050年氫能將占全球能源使用量的12%以上,氫氣的總產量比目前的水平要增加5倍以上。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表示,強健的氫能經濟可以改變能源結構,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并加速綠色轉型。
而在產生氫氣的過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對水進行電解所得的綠氫更是發展氫能的一個方向,是全球謀求能源安全和經濟低碳轉型的重要選項。IEA稱,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經做出最終投資決定的電解槽引入項目達20吉瓦。預計到2030年,綠氫的生產量將擴大到目前的5倍。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氫能發展規劃。歐盟將發展氫能作為推動能源轉型和深度脫碳的重要抓手。在去年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歐洲氫銀行戰略政策文件中,歐盟提出到2030年將綠氫年產量提升至1000萬噸,每年還要從域外國家進口1000萬噸綠氫。日本將構建氫能社會作為終極發展目標,以保障能源安全為驅動,推動氫能多領域滲透應用。
正在努力實現經濟多元化轉型的沙特等中東可再生資源豐富的國家也將綠氫和綠氨的出口作為未來取代傳統化石能源出口,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在沙特2030愿景的旗艦項目中,新未來城綠氫項目是全球產業規模最大的完全由可再生能源驅動的制氫項目之一,投產后每年可生產綠氫約20萬噸。氫能是阿聯酋2050年能源戰略的關鍵部分,阿聯酋也在力爭成為綠氫和藍氫技術的領導者,氫能發展勢頭迅猛。根據氫能發展路線圖,阿聯酋在多方推進氫能發展。阿聯酋的近期目標是2031年將本地氫氣產量擴大到每年140萬噸,最終到2050年達到1500萬噸。
印度也計劃到2030年將綠氫產量從目前的幾乎為零提高至500萬噸,減少當地重工業如煉油廠和鋼鐵廠的碳排放,并成為全球綠氫市場的重要供應商。據彭博社18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印度政府正在討論并計劃對某些生產綠色氫能所需的設備免征進口關稅,并降低目前12%的商品和服務稅。印度還擬在綠氫生產領域投資約1870億美元。
不過,氫能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如成本高、技術不成熟、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我國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也已進入快速成長的新時期。記者從剛剛結束的2024年中國氫能大會上發現,加強國際合作以推動氫能的可持續發展,是與會者達成的共識。
阿聯酋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瑪爾妍·尚穆希表示,全球綠色轉型的成功取決于開發清潔能源系統的集體能力。通往氫能發展的旅途上,不能獨自前行,氫能要作為真正的游戲規則改變者,需要國際合作和國際交流來創建一個可行的生態系統。
她表示,阿聯酋與許多國際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如西門子和日本引能仕株式會社,并將氫能整合到交通、工業和發電各個領域。中國也是阿聯酋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阿聯酋與中國國家能源局簽署了氫能開發合作伙伴關系協議,阿布扎比與深圳開發綠色氫綜合設施,到2050年為公交車和汽車提供動力。
白雅婷介紹,過去20多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與中國密切合作,促進氫能電池汽車的推廣應用。自2003年來,UNDP與科技部共同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與商業化;2019年啟動建設中國第一所氫能經濟職業學校;UNDP與鄂爾多斯市展開合作,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未來,UNDP還將與中國共同探索推進氫能經濟的新途徑。她呼吁各方抓住即將舉行氣候峰會的時機,采取切實行動,發展綠色氫能產業,增加綠色就業機會。
在此次氫能大會上,來自法國液化空氣、蒂森克虜伯、道達爾、舍弗勒、阿美投資等世界500強跨國公司與中國企業共話全球氫能合作,與會嘉賓就最新國際氫能技術交流動態、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路徑、深化產業鏈國際合作策略,以及綠氫全球標準倡議等兼具前瞻性與務實性的主題,展開討論。沙特阿美投資公司、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等中東企業聯合組成“中東團”,積極參與大會并進行考察;南海區政府與沙特NGS公司貿易合作項目簽約儀式舉行;日本展團亮相第八屆中國(佛山)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及產品展覽會裝備館……
白雅婷表示,根據目前的進展,亞太地區要到2062年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比2030年晚了30年,這更加凸顯了緊迫性以及加快各方面行動的必要性。她呼吁各方不僅是紙上談兵,而是要轉換為切實的行動。(周武英)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