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便利性大幅提升 消費新活力不斷增加
新舉措頻出 消費環境進一步優化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動力來源。今年以來,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優化消費環境,激發居民消費意愿,促進消費提質創新,推動消費平穩增長。
為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釋放消費潛力,今年以來,各地在優化支付環境、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及老舊商圈改造等方面,推出不少新舉措,取得諸多亮眼成效。
全方位提升支付便利性
近年來,我國移動支付快速發展普及,深度融入交通、餐飲、購物、醫療、教育等各個民生領域,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促進金融普惠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國老年人等群體偏好使用現金,部分外籍來華人員習慣銀行卡或現金支付,對使用移動支付不習慣、不適應,支付服務包容性有待提升。
3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提出了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六大重點任務。多家商業銀行、清算機構、支付機構均積極響應,表示將多措并舉提升老年人和外籍來華人員支付便利性。
同時,第三方支付平臺也同樣在為適老化支付方式努力,如支付寶先后推出“長輩模式”、人工直連“暖洋洋客服專線”“醫保親情賬戶”等,并與各地政府部門和志愿者共同發起藍馬甲助老服務,面對面服務老年群體。財付通聯合微信,以微信“關懷模式”、微信支付小程序點單“大字大圖關懷模式”,提升老年人支付體驗,并通過“長輩無憂專線”提供專屬的客戶服務。
此外,在中國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等部門指導下,今年4月螞蟻集團攜手境內外合作伙伴,在北上廣深等全國近70個城市的500+核心商圈啟動了“入境消費友好型商圈”共建計劃,覆蓋商圈、景點、地標等熱門消費場景,以及機場、火車站、地鐵等出行場景。同時,在黃山、西湖等全國核心景區啟動“國際化友好景區”共建計劃。全國發放各類入境支付便利宣傳物料超過100萬份。
支付寶及Alipay+合作伙伴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月以來,通過螞蟻集團的“外卡內綁”和“外包內用”兩項服務,帶動入境游客消費額同比增長6倍,活躍用戶數增長3倍,活躍商戶數增長2倍。
加快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國際消費中心是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主要功能之一。今年來,我國消費市場持續快速發展,消費結構不斷升級,部分城市消費規模大、發展快、潛力足,國際化程度顯著提升,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已具備培育國際消費中心的基礎和條件。
商務部2021年發布的《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總體方案》提出,“從提升國際知名度、消費繁榮度、商業活躍度、到達便利度和政策引領度五個維度發力,補齊短板弱項,發揮城市資源稟賦優勢,強化各自特色,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2021年,我國在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三年來,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與五個城市一道推動培育建設各項任務落實落細取得階段性成效,有效增加了市場新供給,有力激發了消費新活力。
值得關注的是,為發揮好北京、天津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三地攜手打造消費季,推出特色購物、旅游休閑、文化演藝、體育賽事等精品活動。三地簽署了《深化京津冀區域市場一體化商務發展合作協議》,推出大運河京冀通航旅游線路,聯手豐富消費供給,激發消費潛能。此外,近日,北京市商務局和香港貿易發展局簽署了2024京港商務領域合作備忘錄,雙方將進一步深化合作機制,拓寬合作領域,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互利共贏。
老舊商圈提質升級煥新顏
老舊商圈改造并不是一個新話題。隨著人們消費需求不斷變化,老舊商圈的活力也在不斷下降。為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對老舊商圈的提質升級成為必然選擇。
北京在2023年對15個傳統商圈進行更新改造,2023年第二屆城市更新論壇暨首屆城市更新周,超1500萬市民走進改造一新的商圈、街區體驗,僅一周消費總額就超12億元,拉動消費和內需作用明顯。據悉,北京今年還將推動西直門、雙井等15個左右傳統商圈改造升級。
老舊商圈的改造方向也是多種多樣,如“新國潮購物中心”北京王府井喜悅購物中心,就是以新燕莎金街購物廣場為基礎,不僅對原有建筑物立面進行重新設計改造,還規劃近30%面積為新國潮主題街區。“二次元”“多元文化”“國潮”等關鍵詞,讓這個老舊商業項目以全新面貌走進年輕人的心里。剛啟動改造的北京雙安商場則采取逐層改造模式,而不是整體閉店,預計會將原本貫穿各個樓層的百貨零售業態集中在一至三層,四層至五層將為餐飲、健身、生活服務等休閑體驗留足空間。改造后會增加餐飲、交友、互動活動空間,更側重成熟的家庭客群,未來將引入更多的高端品牌、優質商戶,向著城市會客廳的方向轉型。
專家表示,隨著人們的消費需求不斷提質升級,預計會有更多的老舊商圈煥發新顏,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記者 冉隆楠)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