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一流港口綜合評價報告(2024)》發布,上海港、寧波舟山港、青島港等多個我國港口赫然上榜,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港口的繁榮與興盛,展示了中國經濟的活力與韌性。為進一步服務外貿外展,海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多措并舉助力加快世界一流港口建設。
增強綜合服務能力
上汽通用東岳汽車有限公司是山東煙臺的一家汽車制造出口企業。“隨著我國汽車出口規模持續擴大,遠洋滾裝船航線短缺、運力供給不足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一度造成一艙難求、租金高漲,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出口業務的發展。”該公司物流部部長孫嫣梅介紹。
煙臺港是我國重要的商品車物流基地和北方商品車物流樞紐港,也是世界一流專業化碼頭。近年來,在海關支持下,煙臺港全面暢通至非洲、北美、歐洲、中東等地區的全球商品車物流通道。2024年前8個月,煙臺港完成商品車國際轉運30.45萬輛,同比增長52.8%,繼續保持全國最大的商品車國際中轉口岸地位。
發揮煙臺港國際轉運商品車滾裝航線豐富的優勢,利用載運國際轉運商品車進口船舶的返程空艙,實現國產商品車拼船出海,正成為解決企業航線短缺難題、降低整體物流成本的重要選擇。
“國際轉運商品車與本土出口商品車拼船出海,可使外貿在港時間和轉運物流成本均壓縮30%以上,在此基礎上,‘以航線聚貨源、以貨源增航線’的磁吸效應不斷顯現。”煙臺港滾裝物流有限公司生產調度中心主任王楚介紹,2024年以來,煙臺港新開通了煙臺至土耳其的商品車滾裝航線,目前煙臺港已開通外貿商品車航線11條,連接北美、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地區的30多個國家。
針對國產出口、國際轉運商品車的不同特點,青島海關所屬煙臺海關推出了一系列特色監管服務措施。綜合運用“提前申報”“抵港直裝”“預約查驗”等通關便利化措施,確保“船到人到、即靠即查”,為商品車出口打造最優通關環境。
目前,深圳港正加快建成世界一流港口,鹽田港作為深圳航運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提升港口綜合服務能力,助力港口吞吐量保持良好的上漲勢頭。據統計,2024年8月,深圳海關所屬大鵬海關監管鹽田港集裝箱吞吐量達145.5萬標箱,同比增長9.6%。
鹽田港依托其天然的深水港地理優勢,不斷拓展國際海運業務,目前已有97條班輪航線,其中作為運輸主力的歐美航線達51條。深圳海關所屬大鵬海關緊抓跨境電商發展歷史機遇,支持碼頭、船公司拓展跨境電商快速航線至11條,助推跨境電商行業集聚發展。
除了通達全球的航線布局,輻射內陸的物流網絡也越織越密。鹽田港海鐵聯運目前已有31條線路。與之相輔相承,13個駁船組合港、17條駁船支線集聚輻射效能,共同提供高效、便利的多式聯運方案,可為企業節約15%以上的綜合物流成本。
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2024年9月8日,在浙江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全國首艘江海全域液化天然氣(LNG)加注船“海洋石油302”輪在寧波海關監管下,為裝卸作業中的集裝箱船“美森一諾”輪加注保稅LNG燃料3000余立方米。自2023年6月中國首艘、全球最大的LNG運輸加注船“海洋石油301”為進境集裝箱船“達飛聯合”加注9400立方米保稅LNG燃料以來,寧波海關已監管LNG船舶船對船加注11次。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國際海事組織、歐盟等紛紛出臺限制船舶硫排放、碳排放的相關政策,各大航運企業也制定了溫室氣體減排和替代燃料發展計劃。與傳統船用燃油相比,LNG可實現硫氧化物零排放、氮氧化物減排90%、二氧化碳減排25%,每年燃料成本可降低30%左右,兼具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可以有效推動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向清潔、低碳方向轉變,保障能源供應安全穩定。
為助力綠色港口建設,增強寧波舟山港的綜合競爭力,寧波海關聚焦新型綠色能源安全保障,全面升級優化海關監管服務措施,開通“綠色通道”,積極支持配合加注船舶碼頭改造,對“船—儲罐”的傳統模式進行優化升級,有效促進港口綠色低碳轉型。同時,寧波海關制定“一站式”服務方案,優化LNG出倉監管、余量報關、貨物核銷、海關擔保等業務流程,支持企業開展“船到船”加注,推動寧波舟山港LNG加注業務實現“從無到有”、從“試點”到“常態化”的突破。
此外,寧波海關還支持LNG加注采用同步作業模式,即在加注過程中,受注船可開展正常裝卸作業,最大程度縮短船舶在港周期,助力寧波舟山港提升特色航運服務能級。
為進一步落實國家“雙碳”目標,助力打造國際保稅LNG燃料加注中心,寧波海關持續優化服務,全面推廣落實“一次登臨”“兩步申報、兩段準入”等便利化措施,全方位支持LNG船舶加注業務發展,為寧波舟山港建成世界一流綠色港口貢獻力量。
與此同時,為順應綠色轉型趨勢,國際航運業正轉向使用一種更為清潔的燃料能源——綠色甲醇。2024年4月,全球最大、國內首制的甲醇加注船“海港致遠”輪順利向靠泊在上海洋山港三期碼頭的“阿斯特麗德馬士基”輪“船到船”加注504.68噸保稅綠色甲醇。這標志著上海洋山港成為全國首個同時具備LNG、綠色甲醇加注服務能力的港口。
上海海關錨定服務綠色燃料加注新業態發展需求,以智慧海關建設為抓手,不斷提升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推動航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賦能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向“綠”而行。
加快智慧港口建設
近年來,上海港不斷以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推動世界一流港口建設。擁有全球最大自動化碼頭的上海洋山港,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核心工程,其集裝箱吞吐量在上海港集裝箱吞吐總量中占比超50%。為助力口岸能級提升,上海海關所屬洋山海關以智慧海關建設為抓手,全方位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硬件水平,解決監管瓶頸,提升監管效率。
洋山海關通過上海海關開發的物流監控系統相關監管模塊開展船舶自動化監控、數據智能比對分析和即時預警,實現船舶實時動態可視化監管,全流程無紙化通關,進境船舶從靠泊到卸貨實現辦理時間“零等待”。
進口集裝箱從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卸船,通過配置于碼頭前沿的“H986集裝箱檢查設備”,箱內貨物的圖像信息同步呈現于海關審像中心。海關采用人工智能學習訓練及圖像分割、識別算法,對洋山口岸進出境機檢掃描貨物開展智能化分析,整合“先期機檢+智能審圖”監管資源,將過機掃描環節順勢嵌入碼頭作業流程,實現機檢的無人化、智能化、無感化作業,每個集裝箱平均過機掃描時間僅為2至3分鐘,“智能審圖”每幅圖像平均耗時5秒鐘,壓縮機檢直放時間超50%。
此外,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時掌握船、箱、貨等方面信息,疊加“一網通辦”“提前申報”“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等服務模式,船舶在港作業時間進一步縮減。據統計,2024年前7個月,洋山港集裝箱吞吐量1545.2萬標箱,同比增長9.9%。
近日,一艘來自越南的“CONSERO”貨輪抵達廣州南沙港,145噸棉紗、95噸鋁合金錠、9噸電表零件等貨物有序分流至外貿堆存區、專業拆箱作業區、危險品堆存區等不同區域,廣州海關所屬南沙海關關員依托“智慧堆場”系統全程掌握進口貨物物流動態,有效提升通關效率。
“智慧堆場”是南沙海關聯合碼頭經營單位針對進出口貨物推出的物流模式。該模式下,依托配套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可實現對南沙港區船舶作業與集裝箱物流動態跟蹤,快速查詢與集成展示相關物流信息。在電子地圖的支持下,可實時展示港區內外貿堆存場分布情況及場內拖車位置、作業動態,實現可視化全港區作業監控,關鍵物流節點異常可自動預警,從而強化場所日常管理。
為全力推動廣州南沙世界一流港口建設邁上新臺階,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各類要素便捷流動,南沙海關以順勢監管為導向,結合南沙港大型海港物流運輸多主體參與和多業務形態等特點,積極探索推進以物流數字化、操作無紙化為基本特征的智慧港口建設,創新“智慧堆場”等智能化改革場景,將海關監管最大程度順勢嵌入企業生產經營、國際物流全鏈條,支持面向陸海雙向的港口集疏運設施網絡和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港口物流服務網絡加速形成,助推廣州南沙國際航運物流樞紐高質量發展。(楊鵬征、劉知杭、鄒極、殷浩峰、吳坤飛、馬寅棟)
轉自:中國國門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