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電投融資渠道多元化趨勢明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0-26





      全球范圍內,資本市場全面服務核電建設如火如荼。我國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市場準入,核電項目引入民資利好不斷。“今年以來,已經向民間資本推介1635個重大項目,其中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項目441個、總投資3448億元。民間資本參與核電、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取得新進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蘇社在10月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海外市場,美國、日本等國家已吹響“核電復興”號角,這為新一輪核電項目建設鋪平了道路。在此背景下,巴克萊、高盛、花旗等全球14家主要投行和金融機構在9月底舉行的紐約氣候周上公開宣布,將進一步加大對核電產業投融資力度,包括改善融資渠道等方式,為新的核電項目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務。


      我國核電行業投融資日趨成熟


      為持續拓寬民營企業發展空間、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2023年9月,國家發改委搭建了全國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臺,積極推介各地梳理報送的基礎設施等領域優質項目,持續吸引民間資本。


      今年8月16日,國家發改委聯合有關部門印發實施《關于建立促進民間投資資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機制的通知》指出,堅持市場化導向,引導加大民間投資項目融資支持力度;加強組織領導,不斷提升促進民間投資工作效能。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金賢東在國家發改委9月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最近核準的5個核電項目,分別拿出10%的股份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這充分體現了支持民營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決心。


      據了解,這5個核電項目分別是江蘇徐圩一期、浙江三澳二期、山東招遠一期、廣東陸豐1號和2號機組、廣西白龍一期。


      核電項目投資規模大、周期長,收益穩定,安全性要求高,我國一直以來采取四家央企控股、地方政府參股的形式。針對引入民間資本,金賢東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積極創造條件、破除準入障礙,在充分尊重企業投資意愿的前提下,堅持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核電、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


      根據烯牛數據統計,從融資輪次來看,2017年以來,中國核電行業的融資輪次集中在定向增發環節,事件數量達到15起;其次是股權轉讓,發生10起。總體來看,我國核電行業投融資處于成熟階段。


      資本市場加速賦能核工業建設


      資本市場是金融資源配置的重要樞紐,賦能企業創新,產業轉型升級,活躍的資本市場是必選項。眼下,資本市場正在加速“賦能”核工業建設,通過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渠道,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


      7月10日,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核電”)公布定向增發融資,融資額140億元,將全部用于遼寧徐大堡核電站、福建漳州核電站、江蘇田灣核電站項目建設。其中120億元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以下簡稱“社保基金會”)認購,剩余20億元由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認購。


      這是社保基金會首次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與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此舉將進一步增強中國核電的資金儲備,為其技術研發、設備更新、市場擴張等方面提供資金支持。


      業內認為,通過認購定增,社保基金會的產業資源將與中國核電的業務發展形成有效對接,幫助中國核電拓展業務合作,促進雙方在產業鏈上的協同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9月2日,中國核電在接待社保基金、諾安基金、國金資管、招商資管、平安壽險、國信證券等85家機構調研時表示,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一直是保障核電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公司每年投資額很大,通過再融資引入社保基金會的耐心資本,對于降低資產負債率、保證后續8個新建項目的資本金需求起到關鍵性作用。


      國際金融機構加大核電投融資


      值得關注的是,國際金融機構正在重拾對核電的信心。美國銀行、巴克萊銀行、法國巴黎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士丹利、高盛、阿布扎比商業銀行、銳盛投資、博楓資管、法國東方匯理銀行、古根海姆證券公司、羅斯柴爾德銀行、法國興業銀行,以及Segra Capital Management這14家全球主要投行和金融機構日前公開表示,民用核能項目可以在全球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法國巴黎銀行表示,如果沒有核電,不管是哪種預測情景,世界都無法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基于此,這14家投行和金融機構做出承諾,將通過增加對核電企業的直接貸款和項目融資、安排債券銷售或向私募股權或信貸基金介紹企業等方式,為新的核電項目以及更廣泛核工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業內指出,資金是影響核電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金融機構應該開發新的金融工具,從投融資層面提高核電項目相較于其他清潔能源的成本競爭力。


      世界核能協會管理委員會成員喬治·博羅瓦斯表示,銀行通常很難支持新的核電項目,因為其頗具爭議且需要經過層層審批。全球主要金融機構做出的最新承諾,有望成為改變游戲規則的關鍵,助力核電投融資“正常化”。


      世界核協會總干事薩瑪畢爾巴鄂·萊昂強調:“現在是兌現承諾的時候了,我們亟需看到貸款政策變化,從而為核電提供更多可持續融資機會。”


      西方國家探索核電融資新模式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過去幾十年,資金問題一直是阻礙西方國家核能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隨著多國掀起“棄核”浪潮,核電項目通過正常項目融資方式獲得資金變得愈發困難。美國、英國、瑞典、捷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核電產業投融資正加速由私營部門引導。


      “核電項目前期成本高、施工時間長,而且安全問題需要高度重視,貸款人對這種風險水平所要求的利息,只會讓項目變得不可行。”哥本哈根商學院助理教授延斯·魏貝贊表示。


      法國電力集團承建的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站項目成本預算從最初的180億英鎊上漲至2015年的310億-350億英鎊,截至今年已經進一步增至413億-470億英鎊。


      為核電產業探索新的投融資模式,已經成為西方國家當務之急。美國政府日前與霍爾泰克國際公司簽訂最高達15.2億美元的融資擔保協議,為后者重啟密歇根州西南部的帕利塞德斯核電站提供資金支持。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對關閉的核電站實施重啟,帕利塞德斯核電站于2022年5月停止運行,計劃2025年10至12月重啟。


      瑞典副首相兼能源與經濟大臣埃芭·布什·托爾透露,瑞典政府正在研究包括政府支持貸款、差價合約、風險分擔機制等融資形式,旨在顯著改善瑞典新建核電站的條件。


      另外,還有部分西方國家考慮監管資產基礎等模式,即讓消費者在核電計劃開始運行前為建設付費。對此,畢馬威英國能源和自然資源主管西蒙·維爾利警告稱,如果核電項目的金融風險由納稅人或消費者承擔,公眾輿論風險也將隨之陡增。經驗表明,不斷膨脹的成本以及對核安全問題的擔憂,可以立刻調轉民眾對核電的態度風向。(記者 王林)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