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會展中心舉辦的2025布魯塞爾車展上,比亞迪、小鵬、奇瑞等中國汽車企業展示了新車型、新技術,受到了歐洲客戶的青睞。
這只是當下眾多中國汽車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的一個縮影。新年伊始中國車企十分忙碌,他們正奔赴海外參展國際展會,將優質產品與技術帶到世界各地。
在過去一年中,中國汽車憑借著創新的技術、過硬的品質實現了出口的穩步增長,成為國際市場上的“香餑餑”。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中國汽車(包括底盤)出口640.7萬輛,同比增長22.8%;出口額8346.5億元,同比增長16.5%。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國際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曉紅表示,2024年中國汽車品牌以質促量,持續提升產品力,加速迭代效率,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企業出口成績亮眼
中國汽車出口取得亮眼的成績,離不開汽車企業的不斷奮進。近日,奇瑞控股集團發布了2024年年度銷量快報:奇瑞集團汽車總銷量達2603916輛,同比增長38.4%,創年銷量歷史新高;2024年年度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83569輛,同比增長232.7%。記者在采訪奇瑞集團的相關負責人時了解到,依托集團“2C+四智,以及ESG”的“6+1”戰略支點,奇瑞汽車為全球用戶創造出更多出行價值,受到全球市場的認可。同時,深耕行業多年形成的技術積淀,推動奇瑞品牌燃油技術持續迭代升級,實現直線超車。
“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去年北汽集團的整車銷售業績保持了穩中有進的趨勢。”北汽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4年北汽集團實現整車銷量超171萬輛,營業收入超4800億元。“這一年,北汽集團以自主創新為帆,以合作共贏為槳,持續打造'科技北汽',讓廣大用戶享受科技帶來的卓越品質和美好體驗。同時,全年北汽集團累計出口超27萬輛,同比增長44%,海外市場進一步拓展。”
布局海外高端市場
在激烈的同質化競爭面前,如何走出差異化經營之路?如何挖掘海外市場新藍海?為此,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企業推出高端豪華品牌產品,進攻高端市場。比亞迪就是其中之一。2024年11月,比亞迪旗下高端品牌騰勢(DENZA)正式宣布進入泰國市場,推出Premium-AWD版。這款豪華純電MPV車身長度超5.25米,四驅版本最大功率可達275千瓦(約368馬力),峰值扭矩470牛米,百公里加速時間僅需6.9秒。騰勢品牌的加入進一步豐富了泰國高端電動汽車市場的選擇。比亞迪亞太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劉學亮表示,“騰勢品牌的引入是我們深耕泰國市場的又一重要戰略部署。作為東南亞地區的汽車產業中心,泰國擁有成熟的豪華車市場,我們相信騰勢品牌融合奢華與可持續科技的產品理念必將獲得泰國消費者的認可”。
不只比亞迪,長城汽車在進軍海外高端市場上也表現不俗。2024年12月,長城汽車強越野車型--坦克700 Hi4-T在哈薩克斯坦上市,這是長城汽車在全球豪華越野市場布局的重要一步。此款汽車將強悍的越野性能、豪華駕乘體驗相融合,搭載了Hi4-T混動技術,有望在哈薩克斯坦樹立豪華越野SUV的新標桿。
加快國際合作步伐
近年來,面對國際市場的巨大潛力與機遇,中國汽車企業紛紛加速“出海”,建設海外生產、研發、銷售網絡,不斷深化屬地運營,為更好地服務當地市場作著努力。2024年2月,商務部等9部門發布的《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健康發展的意見》從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健全國際物流體系、加強金融支持、優化貿易促進活動、營造良好貿易環境、增強風險防范能力六個方面提出18項舉措,為中國汽車企業提升國際貿易水平提供了有效途徑。
加大步伐推進國際合作,不僅使中國汽車企業的優質產品和服務走上了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更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比如,通過廣泛合作,上汽集團在海外構建了包括創新研發中心、生產基地、營銷中心、供應鏈中心及金融公司在內的汽車產業全價值鏈,產品和服務進入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該企業在海外擁有3大創新研發中心、3座整車制造基地和1座KD工廠、100多個零部件生產研發基地和2800多個營銷服務網點;在印尼建立首家海外金融服務公司,為當地經銷商及終端消費者提供全面的汽車金融貸款及保險服務。
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當前,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正處在從產品出海到產能出海的關鍵時期,2025年需采取多方面的策略來應對這一轉變。首先,要加強國際合作,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和自貿區戰略的實施,中國汽車企業應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利用政策優勢開拓海外市場。其次,要強化海外綜合服務體系,高度重視品牌形象,堅持銷售和售后服務體系先行,共建中國汽車品牌。再次,要堅持有序出海、抱團出海,借助中國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創新聯盟平臺,共建共享海外資源,形成海外核心競爭力。(記者 劉葉琳)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