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外包增長助“中國服務”畫出上揚線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20





      今年以來,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數字化浪潮奔涌向前的背景下,中國服務外包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日前,商務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2月,中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執行額1858.6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1072.8億元,同比增長14.1%。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宋思源表示,總體來看,2025年以來,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在規模擴張的同時,結構持續優化,離岸、在岸業務均實現穩步提升,吸納就業作用依然突出。其中,離岸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實現較快增長,彰顯了中國服務外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韌性與活力。


      從業務結構看,中國企業承接ITO、BP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執行額分別為516.3億元、212.1億元和344.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8.2%、22.9%和-12.5%。在信息技術外包中,信息技術研發服務業務增長較快,執行額為441.7億元,同比增長43.1%。


      據宋思源分析,全球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應用市場的持續擴張,催生了大量研發服務需求。中國在工業軟件、信息技術服務、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推動信息技術研發服務成為ITO業務的核心增長極。


      日前,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運行態勢良好。軟件業務收入18965億元,同比增長9.9%;軟件業利潤總額2328億元,同比增長10.7%;軟件產品收入4253億元,同比增長8.3%;信息技術服務收入12585億元,同比增長10.3%。其中,云計算大數據服務同比增長8.8%;集成電路設計同比增長13.5%。“這為信息技術外包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使其成為支撐我國服務外包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宋思源說。


      從區域分布來看,1-2月,全國37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合計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948億元,同比增長14.1%,占全國總額的88.4%;長三角地區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530.7億元,同比增長13.8%,占離岸服務外包執行總額的49.5%;京津冀地區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161.3億元,同比增長86.3%。


      “示范城市作為服務外包發展的生力軍,經過多年積累,產業基礎穩固,技術實力雄厚,全國近九成外包執行額由示范城市完成。在此基礎上,京津冀探索建立協同發展機制,打造雁陣式發展格局,更大程度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形成乘數效應,區域產業規模實現整體躍升。未來,示范城市還將在強化產業創新、參與全球合作等方面實現更多突破。”宋思源如是說。


      從國際市場來看,1-2月,中國內地承接離岸服務外包來源地前三位為美國、中國香港、新加坡,執行額分別為235.2億元、207.9億元和16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7.1%和88.4%,合計占離岸服務外包執行總額的56.7%;承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合計325.4億元,同比增長50.9%;承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合計327.9億元,同比增長40.5%。


      談及中國承接新加坡業務規模快速增長的原因,宋思源認為,一是去年12月中新自貿協定4.0升級版正式生效,其負面清單模式有效擴大兩國服務業開放領域,在更大程度上釋放了新加坡的市場潛力,拓展了服務外包合作空間;二是中美貿易局勢緊張,跨國企業將新加坡作為“風險緩沖帶”。作為東盟的核心經濟體,新加坡的外包需求增長也帶動了整個東南亞市場。中國企業通過承接新加坡訂單,未來將進一步拓展印尼、馬來西亞等周邊國家業務,從而實施“以新拓東”的布局。


      此外,服務外包對吸納就業的積極貢獻也在持續凸顯。1-2月,中國服務外包新增從業人員11.9萬人,其中大學及以上學歷9.5萬人,占比79.8%。截至2月底,中國服務外包累計吸納從業人員1708.5萬人,其中大學及以上學歷1120.2萬人,占比65.6%。


      展望下一階段中國服務外包的發展趨勢,宋思源認為,當前,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主要針對貨物貿易,對服務外包的直接影響尚不明顯,但服務外包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貨物貿易領域的關稅壁壘和投資限制所引發的“鏈式遷移”風險,必然傳導至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因此,其對服務外包的影響也不容小覷。但同時,中國服務外包市場的布局日趨多元化,對RCEP成員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市場份額不斷提升。未來,隨著全球經濟增長重點更多轉移至亞洲、中東、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區,中國也將與新興市場國家建立更加廣泛的合作關系,持續激發服務外包創新發展活力。(記者 孟妮)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