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山東淄博市政府、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主辦的首屆中國氟硅產業發展大會在山東淄博召開。大會發表宣言稱,中國氟硅產業產能亟須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有效遏制產能過剩,淘汰落后產能。
氟材料、硅材料是兩類用途廣泛的重要功能材料,是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發展其它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提升傳統產業不可或缺的配套材料。近年來,伴隨著軍工、航空、航天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氟硅行業在生產規模和產業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氟硅產業大國。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在會上表示,我國已形成無機氟化物、氟碳化學品、含氟聚合物及含氟精細化學品四大類產品體系和完整的門類,多種產品的產能位居前列。
2015年,中國氫氟酸產能165.2萬噸,占全球的58.85%;氟碳化學品產能177.4萬噸,占全球的61.4%;氟聚合物(含氟橡膠)產能22.16萬噸,占全球的49.82%;有機硅單體總產能267萬噸/年,約占全球的50%,產量約占全球總量的40%。
“從市場需求看,我國也是世界氟硅產業的市場熱土。”趙俊貴說。在我國,氟硅材料廣泛應用于建筑、紡織、電子電氣、汽車、環境保護、新能源及國防軍工等幾乎所有工業領域和高新技術領域,對航空航天、信息通訊、生命科學、健康醫療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可持續發展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起到不可替代作用,成為現代工業和日常生產不可缺少的高性能材料,特別是我國有機硅消費量已占到全球總量的40%。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我國氟硅行業總體上已經躍升至世界第一,但仍面臨產能過剩、高端產品缺乏、同質化競爭、無序擴建等嚴峻挑戰。同時,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也是氟硅行業的短板,高質量推進高端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突破,是全行業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維民指出,當前,我國在氟硅行業部分產品的性能指標與國外產品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仍然需要依賴進口。而我國作為工業大國和科技大國,必須盡快將這些關鍵產品、關鍵技術、關鍵產業掌握在自己手中,打破國外壟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生產能力,這也是中國邁向工業強國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
趙俊貴指出,要努力提升氟硅產業的發展水平,必須進一步規范行業發展,控制氟硅行業的產能規模和產量規模,避免產能過剩局面加劇。同時,要進一步集約化發展,重視優化資源配制,推動企業整合,引導創業要素和企業資源向優勢企業、優勢產業園區集聚,形成優勢互補、上下游配套和綜合循環利用協調發展,打造綠色園區、智慧園區、創新園區、高效園區。此外,還要扎實推進創新戰略實施和創新平臺建設,加快發展高端產品,盡快形成具有規模優勢和領先水平的新的增長點。
東岳集團董事長張建宏建議,當前應提高行業準入門檻進和產業集中度,強力推進企業兼并重組,以高水平、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的原則,科學建設氟硅產業園區,整合優勢資源,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實現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重大轉變,提升我國氟硅產業綜合競爭力,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東岳集團將堅持打造‘兩個替代、智能制造’新引擎,在氟硅行業率先實現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質高端化。”張建宏說。公司將堅定打造全球領先的氟硅高新技術產業鏈,按照“一切皆數據”的鏈接思維、平臺思維,打造全球獨有的核心競爭力;堅定打造園區“合作共贏、開放發展”新模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主動對接軍民融合,全面服務國家戰略。(林火燦)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