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經濟帶港口企業助力釋放黃金水道更多運輸潛能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1-18





      俯瞰長江沿線地區的沙盤模型,一個個標準集裝箱分布在岸嶼間,構成了一條星羅棋布的水道。作為世界上運量最大、通航最繁忙的河流,長江水道支撐著區域經濟發展。
    gangkou
    港口企業“舞動”長江經濟帶(圖片來源:互聯網)
      按照國家規劃,長江經濟帶將形成“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大格局。航道暢通、樞紐互通、江海聯通……上證報記者近日所走訪的港口企業均推出了踐行國家戰略的長江計劃,力圖打造長江經濟水道的新杠桿,助力釋放黃金水道更多運輸潛能。
     
      立體大通道撬動長江經濟水道“新杠桿”
     
      10月28日,第三條縱貫中國南北的“鐵路大動脈”蘭渝鐵路迎來開通運行滿月。據蘭州鐵路局統計,一個月來,該局管段共發送貨物92萬噸。它與現有的渝黔鐵路相連,形成蘭州-重慶-廣州南北鐵路大干線,成為西部地區連接珠三角的重要通道。
     
      “重慶作為廣大西部地區的出海口,蘭渝鐵路的通車會極大促進果園港在西部地區的作用,使長江水道對西部地區的輻射力更加廣泛,其意義非同一般。”重慶港九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張強告訴上證報記者。
     
      地處“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Y”字形大通道的聯結點,重慶港九深耕腹地市場。今年9月末,隨著民生物流17031批次最后一輛商品車泊入“民儉”輪船艙車位,果園滾裝公司9月份商品車月度吞吐量突破2萬輛關口,同比大增109%,果園港商品車物流貿易樞紐港的功能逐漸體現。據介紹,重慶港九將旗下重慶果園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重慶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進行了戰略整合,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生產經營一體化的管理模式。
     
      目前,果園港已經建成為長江上游最大港口,擁有5000噸級泊位16個,設計年通過能力3000萬噸。今年上半年,重慶果園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6萬標箱,同比增長47%
     
      類似重慶港九這樣的模式,長江經濟帶沿線港口企業對內正在加速推進“鐵水聯運”和“水水中轉”的多式聯運運輸格局。
     
      對外,江海聯運成為長江經濟帶沿線港口擴大版圖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年4月19日,伴隨著陣陣鋼板切割聲,浙江舟山江海直達船型首制船開建,這也是中國首艘2萬噸級江海直達船。在沿海經濟與內陸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時期,江河海航運一體化已經成為長江航運發展新的常態。
     
      在寧波,來自江西上饒、安徽合肥等地的貨運班列抵達后,可就地完成裝卸后直接出海,駛往東南亞、歐洲、非洲。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蔣偉告訴上證報記者,寧波舟山港將以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的建設作為核心載體和重要抓手,進一步推動與長江沿線港口的有機銜接,打通海洋運輸和內河運輸兩個體系,支撐長江經濟帶的發展。
     
      “一軸、兩翼、三極、多點”格局漸成型
     
      去年,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正式印發,其中提出,到2020年,長江黃金水道基本建成銜接高效、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長江航道作為黃金水道的黃金軸線,如何產生更多的協同效應?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副總裁丁向明認為,要推動長江流域地區經濟向縱深發展,光有“點、線”布局顯然不夠。近年來,上港集團緊緊呼應國家戰略,進一步深化長江戰略,著力由“點、線”向“點、線、面”網狀發展推進。
     
      今年7月,來自上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南京港集團等9家港口集團,以及長航集團、長江港口物流、泛亞航運等5家航運企業的負責人,共同發起成立長江經濟帶航運聯盟。
     
      根據《綱要》,長江經濟帶將形成“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格局。“一軸”是指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鎮為節點,構建沿江綠色發展軸。“兩翼”是指發揮長江主軸線的輻射帶動作用,向南北兩側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兩翼支撐力。
     
      “三極”是指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為主體,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三大增長極。“多點”是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不斷完善城市功能,發展優勢產業,建設特色城市,加強與中心城市的經濟聯系與互動,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要打造這樣的格局,離不開資源的整合。蔣偉表示,未來寧波舟山港將以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的建設作為核心載體和重要抓手,聯動省內溫州港、臺州港、嘉興港,進一步推動與長江沿線港口的有機銜接,打通海洋運輸和內河運輸兩個體系,多渠道、多方式推動沿海與沿江港口、航運資源整合和業務合作。多渠道、多方式推動沿海與沿江港口、航運資源整合和業務合作,推動“單港”向“群港”發展,實現沿江沿海共贏發展。
     
      今年5月,江蘇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在南京掛牌成立。而安徽省交通運輸廳、長航局兩部門和皖江(長江安徽段)5市人民政府則組成了“2+5皖江合作模式”,形成中央與地方、行業與沿江政府共建長江黃金水道的合力。去年,沿江5港共完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4.2億噸、93.6萬標箱,分別占全省的80%和81.5%。
     
      此外,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一體兩翼”的重要北翼、集裝箱干線港和江海聯運中轉樞紐港,太倉港則與上海港聯合推出了“滬太通”物流模式,在太倉港辦理通關后,即可一路航行至上海港洋山港區并裝船出海。
     
      在多點格局的形成過程中,港口企業也在收獲實實在在的業績。根據財報,今年前三季度,寧波舟山港、上港集團及南京港等港口企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均實現增長,同比增幅在20%至250%之間。
     
      轉自:上海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