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其中提到,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長江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修復,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部署2015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爭取明年有個良好開局。”至此,國家級“三大發展戰略”浮出水面。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會上,他不僅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一項國家級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更明確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首要原則。近年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各項工作扎實推進,充分體現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朝著《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設定的目標踏實前進。
長江經濟帶覆蓋面積約占全國的21%,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它不僅是中國總量最大、腹地最廣闊的經濟區,也是全球最大的經濟區。要實現這樣一個地區的經濟高效發展離不開創新。
長江流域的上海、武漢、杭州、南京、蘇州等城市正是我國創新活躍城市,在高端制造、技術研發、高等教育等領域具有優勢。如今,上海的張江科技園、合肥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武漢的“光谷”都在國家“創新地圖”上占有重要位置。這也為長江經濟帶到2020年實現創新驅動取得重大進展、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規模、培育形成一批世界級的企業和產業集群、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顯著增強的目標奠定了基礎。
長江經濟帶涉及沿線11個省市,其發展不能各自為戰,必須堅持一盤棋思想,協調發展。近年來,在長江經濟帶省際協商合作機制的推動下,沿線各省市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推動各類要素跨區域有序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產業分工協作和有序轉移,從而推動整個區域高質量發展。
長江是黃金水道,其發展必須尊重自然、保護生態。只有堅持綠色發展才能實現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這一定位。可喜的是,綠色發展考核激勵機制已經在長江經濟帶沿線多地建立起來。有資料顯示,目前長江經濟帶森林覆蓋率已達到42%,2018年上半年,長江經濟帶優良水質比例達74%。這距離2020年實現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43%的目標只有一步之遙。
長江經濟帶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區域。以上海為龍頭,長江經濟帶不僅涵蓋我國東部的長江三角洲區域,同時包含以武漢、長沙為代表的中部城市群和以重慶、成都為代表的西部城市群。促進長江經濟帶的對外開放,將對我國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上海、湖北、四川、重慶均已設立自貿試驗區,形成一大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朝著構建東西雙向、海陸統籌的對外開放新格局而努力。
長江經濟帶發展要讓沿線各地共享成果,同時還要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示范引領和戰略支撐作用,因此要在“共”字上做文章。
圍繞長江經濟帶的一體化市場體系建設,國家提出從統一市場準入制度、促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快完善投融資體制等三方面著手。就在1月3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簽署長三角地區市場體系一體化建設合作備忘錄,成為長三角市場體系一體化建設的最新成果。
可以想見,隨著長江經濟帶發展,這一地區的市場一體化質量將越來越高,將有更多成果被共享。(作者:李高超)
轉自:中國商務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