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機構普華永道11月23日發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內地企業海外并購股市場回顧與前瞻》報告表預計,2018年起,中國的跨境并購市場會變得更加合理和有序,并在2020年前迎來新的高峰。
(圖片來源:互聯網)
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內地企業海外并購交易達572宗,金額977億美元,雖然同比2016年前三季度分別下降了14.8%和38.9%,呈現回歸理性的增長趨勢,但仍接近2014年及2015全年的總和。
普華永道中國企業并購服務部合伙人吳可表示,近一年來中國海外并購比2016年有所回落,但2017年第二季度的海外并購交易數量達到284宗,創下新的海外交易活躍度季度紀錄,這表明基于企業戰略發展的海外并購仍然保持穩定,并受到市場歡迎和政府鼓勵。
從參與海外并購的主體來看,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民營企業發起的海外并購交易數量高達359宗,接近國有企業的5倍,在總共572宗交易中占63%,這一比例與2016年基本持平。
吳可稱,目前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出現了很多由中國民營企業巨頭主導的現代物流行業并購行為,驅動中國民營企業海外并購的主要因素包括“供給側改革”及“一帶一路”倡議。
從行業來看,大額海外并購交易多發生在能源電力和物流行業。報告分析,“中國制造2025”戰略概念的普及,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大陸企業海外并購交易與先進制造業相關的交易數量和金額雙雙增長。
從并購標的目的地來看,歐洲(含英國)和美國等成熟市場仍然是中國內地企業海外并購交易活躍地區,2017年前三季度交易數量占比61%,基本與2016年持平。不過,由于前三季度歐美經濟形勢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交易金額占比跌至50%(2016年全年為77%)。相比之下,赴亞洲進行并購交易的中國大陸企業數量和金額總規模有限,但增速明顯。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大陸企業赴亞洲并購的金額占比增速高達27%(2016年為7%),其中日本及新加坡等亞洲發達經濟體的標的成為亮點。
普華永道中國國際稅務部合伙人王鵬稱,中國國內稅收環境發生的新變化將使得海外并購相關法規更加明晰,審批逐步簡化,疊加供給側改革深入、中國國內產業升級及“一帶一路”倡議等利好,未來順應企業戰略發展的海外并購將呈現活躍態勢。
王鵬舉例稱,11月3日,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企業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關鍵變化包括:將境內企業和自然人通過其控制的境外企業開展的境外投資納入監管、取消“小路條”制度等。另外,10月中國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走出去”稅收指引》,從稅收政策、稅收協定、管理規定及服務舉措四個方面,詳細列舉了企業“走出去”涉及的90個事項。“以上辦法和指引的頒布將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法律法規方面的指引與幫助,有效規避境外投資稅收風險,提高‘走出去’納稅人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為促進中國對外開放和國際經濟合作作出積極貢獻。”
最后,吳可總結道:2017年對于中國海外并購市場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調整期。從2018年起,中國的跨境并購市場將會變得更加合理和有序,并在2020年前迎來新的高峰。(楊舒)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