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最權威航運造船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造船業三大指標,我國再次全面領先對手、位居世界第一。比起三大指標的完美收官,更讓人激動的是我國造船業已經逐步從跟隨仿制邁向個性化高級定制階段,一批高端船舶正在成為開發海洋資源,建設海洋強國的利器,我國造船實力有了長足進步。
(圖片來源:互聯網)
在逆境中登頂
三大指標是業界衡量造船工業發展規模與實力的重要依據。從20世紀50年代至21世紀初,上述三大指標全球第一一直被日本或韓國所占據。2010年中國全面超越韓國首次躍居世界第一,并連續保持多年。
2017年上半年,韓國造船企業承接船舶訂單達256萬修正總噸(CGT),占世界發貨量的34%,時隔五年再次登上世界第一寶座。當時韓媒預測,下半年韓國的造船業前景也十分明朗。包括三星重工業公司在內的幾家造船公司都表示,已經簽署了數十艘船舶的建造意向書,下半年的訂單量有望進一步增加。
但按照最新的數據來看,中國造船業在下半年成功實現了反超,在逆境中登頂。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表示,2017年我國造船業完工量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1%,新接訂單占42.4%,手持訂單占44%,“應該說在這種困難情況下達到這個程度是非常不容易的。”
個性化高級定制
在三大造船指標中,最具含金量的是新接訂單量,2017年中國增幅最大,同比增幅接近三成。量變的背后,是中國造船業品質的全面提升。
中國船舶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包張靜表示,中國船舶工業近年來發展速度非常快,基本上所有的船型都能造,這其中就包括日韓不敢碰的豪華郵輪。
2017年中國還擊敗對手,拿到了全球最大的22000箱雙燃料超大型集裝箱船的訂單。該船的最大特點是將全面考慮越來越嚴格的國際海事要求,是一艘高級定制船舶。
“各個船東都希望多裝貨,少燒油,使營運成本降到最低,對于設計者來說,沒有更好的船型,只有對需求最合適的船型。實際上是由量變到質變過程,從我們以前仿制到跟造,到目前跟整個市場在同步。”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民船部副主任虞賚表示。
2017年,更多全球第一來自中國智造,包括全球首艘通過國際最權威英國勞爾船級社認證的3.88萬噸智能船舶,全球最大的3.8萬立方米乙烯運輸船,全球單體空間最大、自動化水平最高的海上漁場,目前這些高端船型都已經成功交付。
助力建設海洋強國
中國作為全球第一的造船大國,一批高端船舶正在成為開發海洋資源,建設海洋強國的利器。
以國內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為例,在首航實驗中,該船的拍照設備可以下到3000米的水深,對浮游生物進行原位快速拍照,并自動鑒別生物類別。去年,我國最先進的“海洋地質十號”綜合地質調查船也成功交付。
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海洋地質調查10號”總設計師楊俊表示,該船鉆探能力達到1400米,能保證在南海鉆探到可燃冰。
此外,一個個世界領先的深水重器也接連入水。“蛟龍號”已經完成152次試驗性應用下潛,下潛深度超過7000米。“深海勇士”號也正在開展各項試驗,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海底奧秘被發現。
目前,以載人深潛器為代表的國產海洋裝備,已經能夠覆蓋海洋科研、大洋礦產資源開發、搜救打撈、旅游觀光等領域。以海強國,依海富國,建設海洋強國,中國正在邁出一個個堅實的步伐。(記者 甘琛)
轉自:中國水運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