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00多年前的隋唐時代,中國茶葉就通過茶馬古道“走出去”,傳到了西亞、北亞、歐洲……在古代絲綢之路主要路線的茶馬古道上,中國茶葉可謂備受推崇,風靡海外。
(圖片來源:互聯網)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今的中國茶葉走向海外卻舉步維艱。專家稱,中國茶企“走出去”有諸多難點,“一帶一路”倡議的現代絲綢之路建設或給茶企再創“走出去”輝煌帶來機遇,但任重道遠且還有很多功課需要做。
各種艱辛
對于“走出去”的個中艱辛,做過多種嘗試的老字號茶企吳裕泰深有體會。
2010年11月,吳裕泰與香港信達豐集團簽訂意向性合作協議,計劃對香港市場開展全面調研和規劃,將香港市場的開拓作為重點項目列入其后五年市場拓展戰略之中。2012年10月,吳裕泰在京港洽談會上與香港博達有限公司簽署意向性協議,計劃收購其99%的股權,并成立吳裕泰香港有限公司。此舉曾被業界認為將成為吳裕泰借殼在海外上市的關鍵一步,通過資本市場助力,走進香港甚至走向海外。然而,幾年過去了,不管是在香港開店還是在香港上市,都無果而終。
誠然,其間有吳裕泰自身發展戰略轉移的因素,但“走出去”困難重重并非吳裕泰這個老字號茶企專屬,而是中國茶企普遍面臨的難題。
北京吳裕泰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曦認為,首先是中國食品和農產品與歐美有著不同的標準,標準不能與國際接軌,再加上歐盟、美國、日本對茶葉農殘限量頻出新規,成為我國茶葉出口的障礙。其次,中國茶葉“走出去”的另一難點是文化的差異。西方人對中國茶的了解還非常少,中國茶在國際上的地位還需提高,這與東西方茶消費習慣和茶文化差異有關。亞洲市場對中國茶的認知度較好,但歐美等國家消費者接受中國茶還需要一個過程。最后,在推廣茶葉和茶文化方面,價格紊亂、品牌營銷方式落后、創新不足,對茶文化總結、提升和向國外宣傳推介不夠。
文化先行
在國際上沒有太多話語權,缺乏能夠叫得響、記得住的品牌,甚至中國茶企出口總額還不抵英國立頓一家的銷售額……相對于古絲路時代的輝煌,中國茶目前的處境的確尷尬。
然而,福建省茶葉學會會長馮廷佺看到,“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是中國開拓外需、拓寬國際市場的一次偉大嘗試,也是一次中國茶文化的世界傳播之旅,將為復興中華茶文化提供重大的歷史機遇。
陳曦認為,中國茶“走出去”要文化先行。的確,從更廣的視角看,茶不僅是一種飲品,更代表著一種文化。“出國開店打算由來已久,但由于各種原因,目前只是通過展會把茶葉帶出去。”吳裕泰總經理孫丹威曾向媒體介紹,吳裕泰的茶葉2003年在法國參展時就深受法國人的喜愛,2014年去阿聯酋參展也取得不錯的效果,后來通過北京東城區政府搭建的老字號企業“走出去”平臺,把中國的廟會移植到海外。第一屆在泰國舉行的廟會上,吳裕泰的產品基本銷售一空。陳曦表示,吳裕泰以后將繼續借力展會及其他政府搭建的“走出去”平臺,推廣中國茶文化,為中國茶的國際化拓展奠定文化基石。(何芬蘭)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