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經濟融合顯成效 京津冀汽車業協同發展加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05





      近期,全國各地經濟半年報陸續發布,數據顯示,作為區域經濟中的一個重要增長極,京津冀協同發展效果明顯。其中,汽車產業正在搭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快車加速融合,并成為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力量。


      京津冀高效協同發展顯成效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三地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合計超過4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近1/10,且三地協同發展平穩推進。上半年,北京、河北企業在津投資項目占天津實際利用內資的45.6%,這一比重比一季度提高了4.4個百分點;北京、河北企業在天津口岸通關時間縮短3天,來自北京與河北的貨物比重達三成;在河北省組織開展的重點項目“提質增效年”活動中,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161項,占比近四成。


      此外,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也趨于高端化。上半年,北京新經濟實現增加值4707.2億元,同比增長15.2%,占全市GDP的比重保持在1/3左右;河北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為45.1%,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0.2%,提高8.4個百分點。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過程中,汽車產業作為區域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也在不斷實現產業自身的融合發展。日前,北汽集團、長城汽車、國投招商(國投創新旗下管理公司、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投資基金的管理人)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旨在通過三方戰略合作,形成戰略資源共享和互補,降低研發資金、人力和時間成本;通過在車型平臺、動力系統和新技術的共享合作,優化產品結構,提升雙方產品競爭力。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北汽與長城合作項目是基于零部件共享方面進行整合,在越野車混合動力技術上進行共享,培育中國品牌的自身優勢。”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也表示,面對未來,長城汽車采購體系要實現內部、外部同等充分競爭,為相關方帶來增值的雙贏模式、多贏模式都可以探討。長城汽車會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地探討創新合作模式,為提升中國汽車行業的競爭力貢獻力量。


      汽車業作用凸顯


      引人關注的是,京津冀區域內的協同發展已經成為共識,從政府到企業各方都在探索協同發展的路徑。此前,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北汽已經率先邁出腳步。目前,北京現代第四工廠已落戶滄州、北汽自主產業黃驊基地已投產、海納川武清零部件產業園等項目也已陸續落地。北汽集團相關人士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北京市先進制造企業代表,北汽集團將貫徹北京“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政策,實現由制造型企業向制造服務型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轉型。


      此次長城與北汽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框架內進行合作,不但得到了國投招商的支持,背后還有國家發改委的推動。簽約當天,中國汽車產業研討會同期舉行,該研討會議題為“開放、共享、專業、聯合”,旨在推進領軍企業主動識別產業發展趨勢,實現優勢對接,做好產業協同。主辦方為國家發改委,承辦方即為簽約的三方企業。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吳松泉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產業的協同發展一直是國家積極倡導的發展方向。“汽車產業政策一直大力引導和支持零部件企業獨立于整車企業,實現中性化發展。”吳松


      泉強調,2004年發布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第十四條規定,汽車整車生產企業要在結構調整中提高專業化生產水平,將內部配套的零部件生產單位逐步調整為面向社會的、獨立的專業化零部件生產企業。據了解,此次長城汽車與北汽的合作中,就包括長城汽車將選擇對外開放自己的零部件資源,讓旗下的零部件企業獨立發展,為更多的企業供貨,實現市場多元化和資本多元化。


      此外,除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動,從汽車產業本身的發展來看,“新四化”正在推動全球汽車業進行變革,而在這一過程中,也需要企業之間的開放合作,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造車企業都要積極順應這種變革形勢。對于擁有自己零部件產業體系的整車集團,既需要維持傳統汽車市場的競爭力,也需要在汽車市場新的變革方面及時調整,實現資源的開放共享、互利共贏。與此同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關稅下調也給我國汽車產業特別是自主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中國汽車產業正面臨更開放的格局,面對未來的挑戰,需要主動把握產業機遇,加強關鍵零部件技術和資本方面的合作。


      國家發改委主辦此次會議,就是倡議建立“開放、共享、專業、聯合”的新格局:整車企業要開放各自零部件體系,打破縱向整合機制,推動關鍵零部件企業股權多樣化,將其真正推向市場;實現關鍵零部件產品共享,形成具有平臺化供應能力的零部件企業;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專業化運作,形成專業人才聚集優勢;鼓勵企業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開展兼并重組和戰略合作,聯合研發生產,提升產業集中度。


      要以“三鏈”為紐帶高效協同


      在吳松泉看來,汽車本來就是在整車企業主導下,各領域企業通力合作的產物,汽車產品涉及眾多領域和上中下游企業,每家車企的供應鏈體系都很復雜。“現在我們都講價值鏈、創新鏈、產業鏈,‘新四化’時代,這‘三鏈’都在變化。”吳松泉稱,汽車整車企業一定要集成最優秀的產業資源,才能為用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所以,汽車行業的競爭,表面上是各汽車企業產品和服務的競爭,背后實際上是每家企業“三鏈”的競爭。在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中,車企圍繞“三鏈”的競爭更容易實現,如能深度融合作用不容小覷。“京津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


      個新的重要增長極,區域內協同機制已經初步建立,各地較好的汽車產業發展基礎,也為汽車企業的協同發展創造了前提條件。”吳松泉說。


      在汽車產業發展進入新常態、產業加快變革以及汽車產業對外開放的形勢下,將來決定企業地位的是自主的能力和競爭力。“為此,自主企業有必要摒棄門戶之見,在關鍵總成配套上沒必要再搞大而全和封閉配套。否則,會導致旗下零部件企業競爭意識不足、無法跟上創新不斷加快、競爭日趨激烈的汽車市場的步伐,最后也會影響整車廠的發展。”吳松泉說。


      另外,在開放競爭的時代,自主汽車企業之間應積極在共用產品平臺、共享優秀供應商資源、聯合開發產品、共享試驗資源和生產資源、共用營銷渠道、開拓海外市場等方面積極探討合作,甚至也應該積極探討資本方面的合作,以實現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當然,吳松泉強調:“汽車企業之間的聯合重組一定要遵循市場規律,在堅持企業自愿的基礎上,按照市場規律加以推進。”


      不過,吳松泉同時指出,京津冀汽車產業的協同發展,絕不僅是單純的產業轉移和配套合作,不是簡單的制造或零部件體系的合作,而應該是以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為紐帶的產業深度和高效協同。在汽車產業加快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發展的趨勢下,三地可以在產業轉移和承接、零部件協作配套、汽車研發和試驗、打造智能電動汽車供應鏈、智慧城市建設與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范、新能源汽車生產和推廣、動力蓄電池回收體系建設、出口基地和產業體系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與協同。“為此,京津冀三地應該盡快聯合研究制訂統一的推進汽車產業協同發展的相關實施規劃和方案,并明確利益共享機制、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等保障措施,全面推進汽車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協同發展。”吳松泉說。(記者 王金玉)


      轉自:中國汽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重構制造業格局 京津冀產業協同升級

      今年全國兩會前夕,“京津冀一體化”迎來了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周年的日子。作為兼具調結構和穩增長功能的重大發展戰略,北京、天津、河北能否交出一份靚麗的成績單,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2017-04-28
    • 優勢疊加 短板互補 京津冀奶業協同發展成定勢

      優勢疊加 短板互補 京津冀奶業協同發展成定勢

      當前,奶業轉型升級,已進入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向現代奶業邁進的關鍵時期。京津冀三地奶業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優勢明顯、地位突出,并擁有三元、海河、君樂寶等多個優質品牌
      2017-06-19
    • 智能制造或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引擎

      智能制造或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引擎

      目前京津冀總體的工業化進程遠未結束,發展動能對智能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的現實需求依然強大,京津冀去低端產能后,智能制造將會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2017-06-28
    • 京津冀協同發展 產業升級之路正走得越來越寬

      京津冀協同發展 產業升級之路正走得越來越寬

      過去3年多來,在京津冀這片土地上,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拉開大幕。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區域產業擁抱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歷史機遇,從探索走向深入,產業升級之路正走得越來越寬。
      2017-10-0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