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互聯網+”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萬億級市場待開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3-18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近年來我國多地布局新興產業,已逐漸從單個項目向產業鏈發展,新動能產業集群頻現。其中,“智能+”“互聯網+”將在我國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圍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除此之外,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堅持包容審慎監管,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成長。加快在各行業各領域推進“互聯網+”。


      全國人大代表、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堯德中表示,“智能+”有著更寬的視野,也是一項更長遠的規劃。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楊偉民表示,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影響因素來看,我國正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陣痛期”。


      楊偉民表示,現階段我國不少產業的產能、產量已達到或接近峰值。此前對我國89種產品產量近10年的增長情況統計顯示,2017年89種產品中有54種產品的產量較過去10年產量峰值有所減少。


      “這意味著過去靠傳統產業擴大產量已很難再支撐經濟高速增長。”楊偉民指出,在傳統經濟增速漸緩的同時,新技術新產業將成為我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


      國家統計局2018年1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分別為123.5、156.7、210.1,分別比上年增長23.5%、26.9%和34.1%。


      對于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智能+”的概念,楊偉民表示,互聯網、智能化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智能可以應用在每一個領域,是在過去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或系統的發展層面,進一步優化進入‘智能+’的應用層面。”


      我國對人工智能發展早已有規劃。此前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事實上,我國多個地區已對包括“智能+”等方面的新動能率先布局。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曹慧泉表示,湖南拓展“智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條件。


      他介紹,在智能應用領域,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已開展測試,并開通了全國首條自動駕駛公交示范線。在智能制造領域,長沙擁有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及專項項目27個。此前發布的《湖南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湖南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山東省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每年在每個產業領域重點梳理3至5個技術鏈條,每年組織實施100項重大攻關項目。同時,在信息安全、腦科學與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深遠海與極地農業等16個領域,持續深入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山東省將先期啟動“透明海洋”工程、“藍色藥庫”工程、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創新工程等4個大科學計劃項目。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科學技術廳廳長王秦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2018年,江蘇省重點培育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物聯網、高端紡織、前沿新材料、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集成電路等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智庫研究與信息部部長鄭宇劼說,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主要的抓手就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支撐是使大灣區成為繼北京、上海、合肥之后的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近期最關鍵的突破點,就是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和深圳光明科學城的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長陳如桂表示,深圳將積極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努力打造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中心,著力打造新興產業的重要策源地,規劃建設1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新材料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記者 梁倩 鐘源)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互聯網+”指數發布:數字經濟已占GDP總量三成

      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數字經濟總量已占據全國GDP總量的30 61%,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對新增就業的帶動,還是對GDP的拉升,數字經濟都表現出強勁的活力。
      2017-05-04
    • “互聯網+”推動行業融合 住宿業步入發展新階段

      “互聯網+”推動行業融合 住宿業步入發展新階段

      民宿的火爆是住宿業大變革的一個縮影。中國飯店協會相關人士表示,近年來,在住宿領域,“互聯網+住宿”的形式不斷增加,為住宿業等傳統服務性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動能。
      2017-10-24
    • 多領域擴展

      多領域擴展"互聯網+"再迎新風口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加快在各行業各領域推進“互聯網+”,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傳統產業;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堅持包容審慎監管,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成長。
      2019-03-21
    • “互聯網+文化”新業態繼續逆勢上行

      “互聯網+文化”新業態繼續逆勢上行

      國家統計局7月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根據對全國5 9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調查,上半年相關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0196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同期下降6 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 7個百分點。
      2020-08-0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