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民政部獲悉,近日,民政部等19部門首次聯合印發《關于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推動實現老有所為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意見》從提升老年人政治參與水平、推進老年志愿服務常態長效開展、提升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質量、強化老年人社會參與保障等方面提出十余條政策措施,明確了到2029年和2035年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的階段性目標。
《意見》明確,到2029年,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的政策法律環境初步建成,阻礙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的不合理規定清理完成,“銀齡行動”等老年人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基本形成,老年人教育、文化、體育服務供給更加高效,老年人社會參與能力逐步提升。到2035年,老年人社會參與服務體系更加健全,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更加豐富,積極老齡觀成為全社會共識,老年人力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利用,老年人作用發揮更加充分。
業內專家指出,通過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和作用,更好保障老年人參與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是支持老年人實現自我價值、更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銀發力量”的重要任務。
“該文件的發布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進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其意義在于不僅有助于應對當前老齡化帶來的挑戰,更為未來數十年的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體現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全國老齡委專家委員、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專職駐會副秘書長、科技委主任王永春表示。
具體來看,為進一步提升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質量,《意見》從創新發展老年教育、豐富老年人文化服務供給、加強老年人體育健身工作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意見》明確,加強國家老年大學建設,搭建全國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加強優質學習資源供給。不斷完善老年教育課程體系,加強師資庫建設,積極吸納行業專家、能工巧匠,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促進老年教育同養老服務、文化等融合發展,擴大老年人社會交往需求。鼓勵和支持相關經營性文化娛樂場所增加面向老年人的優惠時段。擴大適合老年人的文化產品創作,在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中增加面向老年人的服務內容和資源,打造有影響力的老年文化品牌項目。在公共體育設施規劃建設中充分考慮老年人健身需求,支持相關場地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鼓勵錯峰使用。廣泛開展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深度挖掘“體育+”模式,發揮賽事活動綜合效益等。
此外,《意見》圍繞推進老年志愿服務常態長效開展,提出發揮基層黨組織和老黨員作用,引導帶動老年群眾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圍繞實施國家發展戰略,深入推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鄉村振興、科教興國、健康中國、全民健身等領域志愿服務。注重項目引領,推進老年志愿服務項目化運行,做優做強“銀齡行動”等老年志愿服務品牌,支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行業特點的志愿服務項目等。
值得關注的是,《意見》還特別強調了強化老年人社會參與保障,提出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或人才市場,培育發展面向銀發經濟的專業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優質高效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服務。指導公共實訓基地、職業培訓機構等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技能提升服務,引導職業院校積極開發老年人就業創業培訓項目等。(記者 陳涵旸)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