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通越山海 人和百業興——福建“四好農村路”建設觀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0-10





      福建,一邊是廣闊無垠的大海,一邊是連綿不斷的群山,這里的人曾說,“閩道更比蜀道難”。路,成為孤島、窮鄉對外交流的一道希望。


      如今的八閩大地,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9.8萬公里,100%建制村通等級路,托起900萬鄉親穩穩的幸福:大山深處的孩子得以外出求學、偏僻鄉村的老人可以及時就醫、漁民的海產品遠銷海內外、騎行愛好者騎進了山野古道……一條條鄉村“福”路正徐徐鋪開。


      修成一條路


      修一條路,這看似“鋪水泥”一蹴而就的事情,卻面臨諸多難題。


      首先,錢從哪來?“館宣線是福建長汀東部片區的主要干道,車流量較大,由于建設年代久遠,路破彎多,擴改建初步預算約5600萬元,而上級補助資金僅約2000萬元,資金缺口約3600萬元。”長汀縣交通運輸局局長王水生道出難題。


      創新始于思路,思路決定出路。2023年,福建在全國首創“福路貸”融資品牌,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十四五”期間獲銀行授信300億元,破解了農村公路籌融資難題。


      “三明永安貢川先行先試,改變以往公路項目由縣級國企為貸款主體的限制,以貢川鎮國企為主體將沿線物流、配套設施開發等資源整合成資本注入公路項目中,并與古鎮文旅、特色農業和庫區移民后扶集鎮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一并策劃立項,申請向農發行貸款,解決了公路項目還貸能力不足的問題。”貢川鎮路長李銳涵介紹。


      發展路衍經濟,實現“以路建路”,長汀得到啟發。“‘福路貸’利率低、年限長,沒有增加縣財政負擔。”在王水生看來,除了普惠性,杠桿作用十分明顯是“福路貸”的另一大特點。從經濟層面來看,項目實施后,可享受上級農村公路以獎代補資金約3億元,從社會層面來看,可有效激發調動村民、優秀鄉賢等群體投身農村公路建設的熱情,吸引社會捐助、群眾投工投勞,綜合折算資金約1億元,4億元的融資貸款可撬動資金8至9億元。


      解決了錢的問題,項目審批如何盡早落地?以往,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要經過立項、政府采購、設計招標、方案設計、財政評審、施工招標到開工多個環節,因其手續辦理審批環節多、跑腿多、材料多、耗時長,拖慢了項目進度。


      轉機出現在廈門率先全省推出簡化年農村公路項目審批機制。“2021年起,廈門聚焦‘多規合一’,優化項目并聯審批流程,簡化事項辦理手續等,如今農村公路項目審批辦理時限壓縮60%以上,其中施工許可壓縮85%。全市新改建農村公路646公里,實現自然村公路100%硬化、建制村雙車道通道率100%。”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任國巖說。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交科院集團首創的高模量超薄瀝青罩面技術進一步降低了修路的成本、時間。“瀝青厚度在1.5到2.5厘米之間,使用這項技術,3小時內就可通車。相較于傳統方案,沒有額外改造費用,不僅施工效率高,而且進一步降低了30%到45%的成本。”福建省交通科研院有限公司科研創新分院院長馬子嶸說。


      織就一張網


      一條路,三分建,七分養。路修到了鄉親們的家門口,誰來管?怎么護?


      福建的答案是以“路長+專管員”“線上+線下”模式,織就一張“巡查、反饋、協調、處置、督查”五位一體的“安全網”。


      目前,福建全省路長共計1.5萬余人,專管員3126名。每年夏季福建進入汛期,就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


      今年7月份,臺風“格美”給福建山區帶來強降雨。記者在三明永安市看到這樣一幕:養護人員駕駛巡檢車輛前往道路巡查。巡檢車裝載著輕量化巡查系統攝像頭,接到巡查指令后,即按任務要求行駛在預定線路上。攝像頭可快速精準識別公路圖像、沿線設施等數據,并通過AI算法智能提取沿線病害數據。


      巡查中,專管員發現永安上坪鄉道損毀,立刻在智能手持終端上傳路面險情事件提醒。同一時間,該終端給當地管養單位負責人李德金彈窗提醒該事件,李德金便冒雨帶領工友趕往定位中的險情現場,第一時間清除道路溜方,處置完畢后將結果及時回傳。


      “智能手持終端是基層全方位動態監管農村公路路況的利器。自2019年投入使用后,相較于原來的純人工巡檢,節約了80%時間和人工投入,極大提升了公路管養效率。”李德金說。


      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中央智慧大腦”的指揮。走進福清市數字交通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正利用福清市農村公路智慧化管理監督平臺開展養護調度,超大LED屏幕顯示著農村公路管養實時信息。據了解,福清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全域農村公路資產數字化普查工作,建立了全域農村公路數字檔案,并形成分析報告,對道路設施養護情況、增補情況提供科學分析建議,充實完善了“一路一檔”數據信息,為精準養護提供科學參考依據,確保將有限的養護資金和養護力量精準投放,實現效益最大化。


      借助“智慧平臺”,建起“智慧檔案”,開啟“智能檢測”,今年1月,福建成功入選交通運輸部農村公路“一路一檔”信息化建設試點實施單位。


      “未來,我們將按照‘利舊、整合、升級、擴展’的原則,搭建全省農村公路‘一路一檔’數字化平臺,預計2025年年底前,我省將初步建成與數字化應用場景相匹配的省級農村公路綜合管理平臺,實現省市縣三級業務協同與數據共享,進一步提高我省農村公路管理效率,更好地為老百姓出行服務。”福建省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農村公路處處長劉斌說。


      盤活一片土


      道路通,百業興。農村公路一頭連著鄉村振興,一頭連著民心所向。


      清晨6點,沙埔鎮東陳村養殖戶何文興帶著工人出海收海蠣,十多位撬海蠣的女工正在岸邊的農家院等待。留給他們收、撬海蠣的時間只有4個小時。10時許,來自福清城區某知名酒家的采購經理帶領工人把海蠣裝上冷凍車。午飯時間,以海蠣為主打的各色美食將被送上餐桌。


      “作為沙埔鎮最偏遠的鄉村,只需1個多小時就能將鮮甜的海蠣從海上送到城區酒家,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何文興說。


      沙埔鎮位于福清市,東、西、南三面環海,村民大多以漁業養殖為生。以往,東陳村出村的路還是一條路面破損嚴重的村道,養殖戶們總是吐槽,“坑洼苦瓜路,海鮮變海臭”。


      沙埔鎮黨委書記吳思義說,經過農村公路建設,像東陳村這樣公路修到海邊的村莊在鎮里比比皆是,碼頭、養殖區都是“條條道路通羅馬”。


      10年前,沙埔鎮只有零星幾家小規模養殖企業,如今農業企業、水產深加工企業不斷循著發達的交通網來到這里:赤礁村、太武村約4600畝灘涂接續出租,帶來1.5億多元租金收入;福建鮑天下水產有限公司、福建省海上智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先后落地,預計帶來1.57億元的年產值收入……2021年以來,沙埔鎮共招引企業234家,其中2023年新增企業55家,累計產生稅收11.9億元。


      在泉州市,安溪縣經兜村村主任孫開明也深諳“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面對年久失修、路面開裂的爛路,剛回到家鄉的他白天抓建設,晚上開“夜談會”,直到把“富民路”通到了每家每戶。


      如今走進經兜,可以漫步金黃燦爛的油菜花田,到荷香四溢的觀光農場感受夏意滿塘,到御果園采摘蔬果體驗農樂……越來越多的沿線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現在,經兜村年旅游營業額超300萬元,累計吸引客流近20萬人次。”按孫開明的話講,農村公路“串起了一路風光,活躍了一方經濟。”


      在寧德市,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超1萬公里,沈海高速福安服務區出入口通車直達服務區后方溪尾鎮,帶動了周邊民宿、餐飲、農業觀光等產業,受益群眾超萬人。


      在龍巖市,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超1.3萬公里,1791個建制村全面通客車,村級物流節點全覆蓋,月均代運郵遞16萬余件。


      在三明市,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超1.35萬公里,村建成老區蘇區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277公里,115個產業(企業)直接關聯受益。


      ……


      “兩通工程”“農村客貨郵”“交旅融合”……外通內聯的農村交通網絡在福建鋪陳開來,讓村民們得實惠、鄉親們綻笑顏。(記者 周義)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