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召開"決勝收官'十四五' 謀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聞發布會"科技創新篇"。據介紹,到"十四五"末,湖北光電子信息、汽車制造與服務、現代化工、大健康、現代農產品加工等五大支柱產業有望全面突破萬億級。
"十四五"期間,湖北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線并進",系統梳理并動態調整"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形成五大支柱產業、十大優勢產業和20個特色產業集群。
傳統產業加快升級,2024年湖北獲批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國債項目179個,數量居全國第一;新興產業聚能起勢,武漢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光電器件生產基地、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研發生產基地、國產先進存儲生產基地;未來產業前瞻布局,認定5個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培育9個省級先導區。武漢市光電子信息、"武襄十隨"汽車2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仙桃無紡布等14個產業集群獲批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創新能力。大力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湖北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突破2萬家。國家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達11家,居全國第5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量718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22家,居中部第1、全國第7位;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49家,居中部第3、全國第8位。積極培育獨角獸企業,嵐圖汽車等9家企業入選全國獨角獸榜單,數量列全國第9位;17家企業入選潛在獨角獸榜單,排名全國第8位。加快企業研發機構建設,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已經從2020年的12.96%提升至目前的31.8%。
搭建平臺,構建創新網絡體系。湖北深入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已建成12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其中2個升級為國家級。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研制出三維集成硅光芯粒,實現我國硅光技術向T比特級的首次跨越;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基于國際首創的新型顯示噴墨打印技術與裝備,投產后估值從5000萬元增長至20億元。在全國率先啟動省級制造業中試平臺建設,首批認定九峰山實驗室化合物半導體中試平臺等40個省級中試平臺。圍繞檢驗檢測、信息服務、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建好用好產業基礎公共服務平臺,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有限公司等8個平臺獲工信部認定。
集聚要素,助力成果轉化應用。自2021年起,湖北圍繞重點產業鏈實施產業技術攻關,每年安排項目資金約1.5億元;征集遴選約40項行業關鍵核心共性技術,面向省內外創新主體競榜揭榜。從省內外高校院所選派科技人才擔任科技副總,迄今已選派六批共1476人,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6567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2789項,共建創新平臺1524個,培訓員工10.4萬人次,達成項目合作2763項。以貸款貼息方式為企業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研發創新和技術改造。(鄂訊)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