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爾濱思哲睿智能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一臺白色腔鏡手術機器人正靈活轉動機械臂。“這是國內首個同時斬獲德國紅點、美國IDEA、德國IF三大國際設計獎的醫用機器人。”該企業副總經理蘇衍宇5月23日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
這臺名為“康多”的機器人已在全球完成6000余例手術,其背后是近300項核心專利、5項國際標準、7項國家標準的強力支撐。通過黑龍江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快速預審通道,該企業近兩年新增發明專利23項。該企業的發展是黑龍江省企業發展的縮影。如今,專利與標準的深度融合正成為黑龍江企業突破技術壁壘的“金鑰匙”。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省份,黑龍江正以“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為主線,探索具有黑龍江特色的專利與標準融合發展新路徑。
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聯合多部門印發《黑龍江省專利標準融合創新工作指引》,將標準融入專利全生命周期管理,涵蓋專利創造、保護、運用、管理、服務全鏈條,推動技術、專利、標準協同共進。同時,黑龍江積極發揮省知識產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作用,在全國首創《標準與專利導航實施指南》地方標準,構建起專利數據與標準數據協同分析的“雙導航”體系。
在高端鋁材領域,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憑借239項專利與98項標準,實現從行業“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并成功研發出應用于國產大飛機C919的2系、7系鋁合金材料,其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更填補了鎂合金加工領域空白。
此外,飛鶴乳業依托國內外700余項專利布局,將多項核心專利融入《水解乳清蛋白粉》《嬰幼兒食品骨橋蛋白測定》等標準,形成了標準必要專利,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建成全國首條乳鐵蛋白生產線,年增收益近億元。
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鄧璐介紹,通過整合專利與標準數據,企業研發周期大大縮短,重復投入率也進一步減少。圍繞“4567”現代產業體系,黑龍江打造了機器人、新材料、乳制品等專利與標準協同創新中心,專利授權965項、標準制修訂147項。
人才培養為專標融合注入持久動力。黑龍江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開設專標融合系列培訓班,邀請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專家授課,已培養200余名實戰復合型人才。黑龍江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主任馬冀介紹,未來中心還將在遠程教育平臺開設專利與標準融合課程,將標準化思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為產業輸送“專利+標準”復合型人才。
從手術機器人的精密操控到國產大飛機的鋁材突破,從乳鐵蛋白生產線的全球首創到衛星結構的標準化探索,黑龍江正以專利與標準融合為支點,撬動產業升級新動能。(朱 虹)
轉自:科技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