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黑龍江省知識產權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顯。在此基礎上,到2020年,該省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7件,專利行政執法和維權援助覆蓋各市(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額超過6.5億元,專利電子申請率達到90%,為建成知識產權強省奠定堅實基礎。
“十三五”時期,黑龍江省啟動實施新一輪知識產權“四大工程”,即:專利優勢企業創建工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工程、“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工程、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能力,努力建設知識產權強省。
專利優勢企業創建工程
以專利技術產業化為重點衡量指標,形成一批主要產品核心技術擁有發明專利且銷售額占企業總銷售額比重超60%以上的專利優勢企業,推動專利優勢企業在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四方面實現全面突破。開展企業專利創造激勵計劃,促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專利申請“零突破”和“超100”,引導企業進行專利布局和構建專利池。開展企業專利運用增效計劃,促進企業發明專利技術實施與轉化,推動專利權質押融資、保險等工作開展,提高企業專利技術產業化水平。開展企業專利保護提升計劃,促進企業專利導航工作開展,在專利分析和預警基礎上,確定行業和產業發展方向。開展企業專利管理達標計劃,促進專利優勢企業貫徹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培養企業貫標內審人員開展企業內審工作,推動企業貫標認證工作。
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工程
搭建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配合國家知識產權交易運營平臺建設,籌劃地方產業化專利運營中心建設,構建布局合理、層次分明、高效順暢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創新知識產權運營模式,構建開放、多元、互利的知識產權運營環境。積極吸引省內外投融資機構,嘗試開展專利價值分析與應用效果檢測服務工作,探索專利證券化、信托、出資等金融服務。積極培育知識產權運營機構,大力培育一批知識產權代理、評估、交易、運營、培訓、信息開發利用等專業服務機構,提升整體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升級專利技術展示交易服務聯盟功能,建立并完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協同工作體系。通過聯合創造、協同運用、合理保護、共同管理的合作機制,引導企業、高校、科研單位發揮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實現知識產權成果在相應行業的運用轉化。
“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工程
以抓源頭、清市場、打網絡為主線,堅持日常監管與專項行動相結合的專利執法工作機制,重點開展針對“互聯網+”領域專利侵權假冒違法行為的專項行動。建立電子商務領域專利行政執法跨地區協作機制。強化對市(地)電子商務領域執法工作指導,加強對市(地)執法人員電子商務領域執法培訓。建立專利侵權糾紛快速調解機制,提高專利行政保護效率。依托專利保護重點聯系單位試點工作,建立專利特派員和專家顧問制度。加強與司法機關的執法合作,協同提高對“互聯網+”創新主體的專利保護水平。拓寬知識產權投訴舉報和維權援助渠道,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平臺,縮短知識產權舉報投訴周期,提高知識產權執法維權辦案效率。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誠信管理制度。推進侵犯知識產權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將惡意侵權行為納入信用數據庫并開展信用聯合懲戒,提高其違法成本。
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工程
以高層次人才為引領,以實務型人才為主體,積極推動人才工作機制完善和政策創新,統籌推進各級各類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加強黨政領導干部的知識產權培訓和知識產權行政管理和執法、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工作、知識產權服務業等領域專業人才的培養,每年重點支持和培養5名具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領軍人才、培養10名左右具有較高專業水平和學術水平的各領域業務骨干、培養50名左右從事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工作和知識產權服務業的專業人才。推動將知識產權專題培訓納入黨校培訓內容、將知識產權納入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內容。大力加強高校知識產權學科建設,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開設知識產權專業。加強國家知識產權培訓(黑龍江)基地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設立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完善以工作和學術業績為主導的培訓教育、選拔使用、表彰獎勵等激勵政策。完善我省知識產權人才庫。(楊海全)
轉自: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