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生物經濟已成為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與數字經濟共同構成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近日,《河南省促進生物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印發,河南省生物經濟領域迎來首個專屬頂層設計文件。《方案》明確,我省將著力構建“一核、五基地”為主體的生物經濟發展布局,到“十四五”末生物經濟增加值超過5000億元。
為全面展現我省生物經濟發展成效,探訪河南生物經濟發展的現狀與未來,8月10日起,河南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大河報·大河財立方推出迎接黨的二十大特別報道——“生物經濟豫見未來”系列解讀報道,第一系列第一期,聚焦鄭州生物經濟。
小容量注射劑年產能占據全國市場份額四分之一、打造全國最大體外診斷產品生產基地、打造河南省規模最大的生物醫藥研發生產創新基地……不知不覺間,生物及醫藥產業已經成長為鄭州六大工業主導產業之一。
鄭州市規劃:到2025年,全市生物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2%左右,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以上,帶動生物材料、醫用包裝、醫藥流通及醫療服務等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以上。鄭州在生物經濟方面提出一系列目標,底氣何在?
搶抓生物經濟發展風口 鄭州“悄然”布局
“方案的發布,為鄭州生物經濟下一步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8月9日,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專訪時,鄭州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一級調研員張幼明表示,近日發布的《河南省促進生物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構建“一核、五基地”為主體的生物經濟發展布局,將鄭州和新鄉作為“一核”聯動發展的生物經濟核心區。其中提到,支持鄭州、新鄉依托生物醫藥基礎雄厚、科研院所集中等優勢,瞄準高端化、國際化方向,先行先試改革舉措,吸引集聚生物創新和產業發展要素,提升成果轉化水平和知識產權服務能力,打造研發與應用深度交融、引領和示范帶動明顯、具有國內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生物產業創新高地和產業集群。
《河南省促進生物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凸顯了河南省對生物經濟的高度重視。特別是“一核五基地”提法更是明確了全省生物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和支撐點,在示范引領、優勢再造和產業集聚上,將起到重要作用。
作為我省生物經濟核心區之一,鄭州有“底氣”。
小容量注射劑年產能達80億支,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這是鄭州。
打造全國最大體外診斷產品生產基地,相關產品占據國內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這是鄭州。
擁有河南省在建規模最大的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研發生產創新創業基地,這是鄭州。
忽如一夜春風來。不知不覺間,鄭州已完成了在生物經濟尤其是生物醫藥領域的戰略性布局,生物及醫藥產業已經成長為鄭州六大工業主導產業之一。2021年,鄭州市生物及醫藥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整體規模超億元的生物醫藥制造企業有11家,其中超10億元的企業有3家。
產業集聚加速 打造河南規模最大生物醫藥研發生產基地
前不久,阿茲夫定增加治療新冠病毒肺炎適應癥注冊申請獲批,成為我國首個獲批上市的自主知識產權口服抗新冠藥物,也是河南省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類創新藥。一時間,創新藥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創新藥的研發是一項長周期、高風險、高收益的系統工程。鄭州航空港區臨空生物醫藥產業園是河南省在建規模最大的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研發生產創新創業基地,創新藥研發是該產業園主攻方向之一。據介紹,該產業園被認定為“河南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分子中試及大規模生產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支撐推動多個針對腫瘤、肝炎、糖尿病等高發疾病1類新藥的研發、中試、生產,并匯聚支撐國內創新藥企落地鄭州,實現產業化發展。目前,在創新藥、細胞技術、IVD/第三方檢測、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園區累計儲備鴻運華寧、鄭州晟斯、美泰寶等優質項目80個,累計對接企業108家。
臨空生物醫藥產業園,只是鄭州在生物經濟領域的一個“優等生”代表。
張幼明介紹,鄭州市生物經濟產業集聚正在加速形成。鄭州按照“一基地、兩園區、多布點”生物產業發展格局,加快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國家高技術生物產業基地(核心區)、新鄭市百億級化學制藥產業園和鄭州高新區百億級生物醫藥產業園。在生物經濟領域,初步形成了以鄭州航空港區、新鄭市、鄭州高新區為核心,以鄭州經開區、中牟縣等為重點區域的發展格局。
鄭州市生物經濟產業門類較為齊全,目前形成了以潤弘制藥、遂成藥業等為代表的高端仿制藥集群;以太龍藥業等為代表的現代中藥集群;以明峰醫療、安圖生物等為代表的醫療器械集群;以博睿醫學、金域醫學等為代表的現代醫療技術集群。其中生物制藥、醫療器械主營業務收入占整個產業的80%以上。現代中藥領域基礎較好,擁有雙金連合劑等獨家品種,發展勢頭強勁,太龍藥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年產中藥口服液10億支,主打產品雙黃連口服液國內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三。
尚缺“龍頭企業” 產業融合能力有待提升
雖然鄭州在生物經濟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但與國內先發地區相比,鄭州市生物產業在產業創新能力、龍頭企業引領帶動、產業生態環境等方面還有一些差距。
“目前,鄭州市生物產業已有一定基礎,但實力還比較薄弱,產值占到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2.1%。”張幼明介紹,鄭州市90%以上的生物醫藥企業都是中小企業,缺少全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缺乏帶動能力強、影響力大的龍頭企業。與已成功打造國家級產業集群的杭州、武漢、成都等城市相比,產業缺乏辨識度,產業特色還不夠明顯。
“此外,我們的產業融合、創新能力也有待提升。”張幼明表示,生物經濟領域及相關產業,與先進制造、節能環保、工業互聯網等產業融合度不夠,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三鏈融合”不足,這樣導致產業技術成果轉化水平不高。新藥研發,資金投入大、風險高、周期長,對相關領域智力資本要求較高,全市相關新藥研發平臺及公共服務平臺還不夠,藥企研發亟待給予更多的動力。
到2025年生物醫藥產業擬達1500億元以上
記者了解到,針對上述存在問題,鄭州市已制定了“十四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規劃提出“一核引領、多點支撐”總體產業空間布局。“一核”,即全面推進鄭州航空港區國家高技術生物產業基地(核心區)建設。“多點”,即在全市范圍內打造若干個生物產業基地作為全市生物產業重要支撐。
規劃提出,通過3到5年的努力,鄭州市計劃實現如下目標:產業規模穩步提升,到2025年,全市生物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2%左右,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以上,帶動生物材料、醫用包裝、醫藥流通及醫療服務等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以上。
企業實力顯著增強。到2025年,力爭培育產值超10億元企業15家,超億元企業30家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品牌。
創新水平持續提高。到2025年,力爭實現大中型生物醫藥制造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力爭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以上,爭創醫藥制造業創新中心2~3家。
追溯體系不斷完善。到2025年,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等領域質量檢測和標準化技術平臺體系不斷健全,建立完善企業安全可追溯體系,推廣建立公共衛生產品及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
支持龍頭企業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發展生物經濟,創新是引領力。《河南省促進生物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就明確提出,要構建國內一流的生物科技創新體系。關于創新,鄭州如何發力?
鄭州市現有生物醫藥創新平臺150多家,包括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42家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1家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8家省、市級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生物醫藥基礎研究和創新轉化平臺體系。
此外,鄭州持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加強國際高端人才的引進與合作,積極引進國內外生物醫藥研發團隊和領軍人才;推動建立高校、科研機構創新人才向生物醫藥企業流動機制;推進生物醫藥類學科專業建設,支持在龍頭企業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張幼明說:“下一步,我們要強化組織保障,從政策扶持、要素保障、金融支持、人才支撐等方面加大對生物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確保‘十四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如期實現,為河南構建生物經濟強省貢獻力量!”(記者段偉 朵文 馬騰飛)
轉自:大河財立方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