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豫南大地生機勃發。在河南省商城縣,櫻花、梨花、桃花、映山紅、桐花等次第綻放,繪就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生態畫卷。近年來,商城縣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以“花經濟”為抓手,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4月13日,商城縣伏山鄉臥龍灣的映山紅正值盛花期,漫山遍野的紅色花海與翠綠山林相映成趣。近年來,伏山鄉吸引李虎返鄉創業,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打造了集觀光、攝影、康養于一體的生態旅游景區——臥龍灣。“清明節后至谷雨期間,單日到臥龍灣游玩的少則七八千人,多則一萬余人。”臥龍灣文旅公司總經理李虎說。
距離臥龍灣50余公里外的汪橋鎮秦灣社區思鄉谷,萬余株晚櫻正競相吐蕊。游客們或漫步花間拍照打卡,或身著漢服參與“十二花神”巡游,更有攝影愛好者架起“長槍短炮”,捕捉春日最美瞬間。
“以前守著荒山沒出路,現在櫻花就是‘搖錢樹’。”當地村民徐進國在景區旁經營的農家樂,每年櫻花季收入超10萬元。
據介紹,思鄉谷是河南省林業重點龍頭企業一凡農林開發有限公司于2011年成功打造,園內種植了以晚櫻為主的27個品種、170余萬株苗木。該企業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周邊200多戶群眾參與苗木種植和旅游服務,每戶年均增收3000多元。今年舉辦的第五屆櫻花節,更是吸引了周邊市縣游客10余萬人次前來賞花,景區內的農家樂、山貨攤位生意火爆。
與此同時,鄢崗鎮的千畝梨園同樣熱鬧非凡。在“鄢崗之星”觀景平臺,游客們穿梭于潔白如雪的梨花之間。這里不僅是賞花勝地,更是農旅融合的示范樣本。該鎮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引入龍頭企業、以直播帶貨等方式,打響梨品牌、延伸梨產業加工鏈,帶動周邊農副產品銷售。
目前,光是“梨產業”就帶動農戶60余戶,增加崗位200余個,戶均年收入2萬余元。“我們規劃的三期建設已基本完工,新增了游樂設施、民宿等,讓游客留得住、玩得好。”鄢崗鎮相關負責人說。
“賞花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當地的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商城縣制定出臺了《商城縣促進全域旅游發展扶持獎勵辦法》,設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每年由縣財政安排3000萬元,專項扶持旅游項目建設、鄉村旅游發展、旅游宣傳營銷、旅游商品研發、旅游標識系統完善、旅游服務與品牌質量提高和旅游人才培養培訓等。
此外,通過“以節為媒”,連續多年舉辦櫻花節、桐花節等活動,形成“春賞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康養”的全季旅游格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縣接待游客21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3億元。
在產業延伸方面,商城縣積極探索“花卉+ 深加工”模式。鄢崗鎮的梨膏加工廠、金剛臺鎮的桐油手作工坊,將花卉資源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郭窯紅陶小鎮、黃柏山森林康養基地等項目,則將文化體驗與生態旅游有機結合。此外,該縣還規劃建設97個鄉村振興項目,總投資達54.08億元,涵蓋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為農文旅融合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從思鄉谷的櫻花云海到鄢崗鎮李樓村的萬畝梨雪,從伏山鄉臥龍灣的映山紅烈焰到金剛臺鎮桐花谷的飛白勝景……如今的商城,正以花為媒、以旅興業,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一幅“花美、民富、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