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新賦能 河南引領“新食尚”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5-21





      五月的沙澧大地,風景如畫,客商云集。隨著第二十二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以下簡稱“食博會”)盛大開幕,漯河,再次吸引了世人目光。


      這場薈萃全球美食的盛會,不僅是展示食品產業前沿成果的窗口,更成為培育新消費增長極的試驗場,生動詮釋了“以會促消、以展興城”的深層價值。


      這屆食博會上有哪些消費新亮點?科技創新如何賦能“新食尚”?河南食品產業靠什么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


      新趨勢、新技術、新產品……透過本屆食博會,讓我們“嘗一嘗”河南食品產業的“新味道”。


      創新潮涌:新質生產力成為發展新引擎


      高品質的休閑食品、藥食同源的功能食品、引領潮流的未來食品……5月16日,第二十二屆食博會現場,與會各方展示的食品“新”風撲面,讓廣大客商和游客流連忘返。


      “這幾款酸奶是我們今年4月份剛剛上市的新產品,是和中原食品實驗室合作研發的。”在展會現場,河南三劍客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劍客公司”)研發部經理康曉靜向前來參觀的客商介紹公司新推出的系列酸奶。


      2023年,三劍客公司便與中原食品實驗室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當年就推出了中原食品實驗室的首個科研成果轉化產品——“快樂酸奶”,這款酸奶添加的特殊益生菌是實驗室科研團隊的專利菌種,以其獨特的口感和營養價值,迅速贏得了市場的青睞。


      “自從與中原食品實驗室共建了協同創新中心,加快了功能性乳制品的研發與產業化進程。”康曉靜介紹,現在新品上市速度快,市場反饋好,帶動企業產銷兩旺。


      自立袋灌裝機、無人化打包機、空調設備……隨著產品的更新迭代以及生產效率的提升需要,三劍客公司的車間里一大批設備正在上新。


      “與中原食品實驗室合作后,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也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金鑰匙’。”三劍客公司總經理常小靜表示,不斷精進技術、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促使企業的研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得到了改造升級。


      發布最新研究成果,展銷科技新品……食博會上專門設置的未來食品展區成為一大亮點,一大批更安全、更營養、更美味、更可持續的新品在展會上展出。


      在漯河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漯河微康公司”)益生菌展臺,展示的兩款益生菌產品——“漯食研選”1200億益生菌即食型凍干粉和120億益生菌解酒護肝片,可以有效平衡腸道微生態,吸引大量采購商前來洽談。


      作為未來食品的探索者,漯河微康公司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已建立超過3萬株具有知識產權的、全國最大的益生菌菌種資源庫,擁有亞洲最大的益生菌菌種生產線,產品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


      “我們用微生物技術給傳統食品做‘健康加法’。”漯河微康公司總經理趙笑天介紹,公司自落地漯河以來,通過探索“益生菌+食品”,助力生產出更高附加值的產品,為河南傳統食品產業賦能升級。


      中大恒源、大樹食品、青山科技……如今的河南加速搶灘未來食品領域,一批聚焦營養健康、藥食同源、未來食品的生產企業正在崛起。


      新質生產力成為推動河南食品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加強食品領域技術協同攻關,通過科技創新為企業轉型升級賦能,河南食品產業已邁入新質食品智造的嶄新時代。


      科技賦能:創新策源地驅動產業“智變”


      創建世界首個小麥蛋白數據庫,實現小麥產業的全價利用與高值化;通過篩選馬鈴薯雪花全粉原料、配方改良和工藝優化,生產色澤更亮、口感更脆的高品質復合型烘焙薯片;以復合益生菌改善寵物腸道菌群,讓愛寵人士不再擔憂“毛孩子”的“玻璃胃”……本屆食博會的新技術發布環節上,中原食品實驗室帶來了一批最新科研成果,涉及原料、生產技術、食品風味、食品配料等多個專業領域,為食品企業改進生產、提高效率、占領市場提供多種解決方案。


      掛牌成立不足3年,中原食品實驗室已成為食博會“頂流”,每次亮相都帶著大批最新成果。去年的食博會上,中原食品實驗室發布25項科研成果,重點聚焦營養健康、食藥同源、未來食品三大方向,其中部分已經轉化為生產力。


      食品產業要想提質升級,離不開研發的助力、科技的賦能。2022年9月成立的中原食品實驗室,會聚了14名院士、29名長江學者、國家杰青領銜的23支科研團隊,聚焦新資源挖掘與功能研究、AI與智能制造等六大研究方向,已突破了16項關鍵技術、發布了41項代表性成果,從食品研發的“創新策源地”,化身食品產業的“創新發動機”。


      新型研發機構如何以科技賦能食品產業發展?中原食品實驗室采取“企業下單、科學家接單”模式,為企業精準“把脈”,幫助企業解決技術“痛點”。


      2022年,隨著食品行業內卷加劇,以生產肉腸制品為主的河南暢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動了做休閑食品的念頭。


      做什么?怎么做?企業負責人主動找上門,向中原食品實驗室“下單”要解決這個難題。


      “我們根據市場行情和未來趨勢等,從產品方向、配方、口味等方面提出建議,企業最終敲定做小包裝的雞肉休閑食品。”中原食品實驗室執行副主任陳歷水說。


      一包小小的雞肉丁,里面卻滿是學問。處理雞肉時如何有效去腥?又香又健康的紅油底料怎么熬制?陳歷水介紹,專家團隊“接單”后,專門成立了兩個小組,針對性幫企業解決問題。經過反復調研、測試、改進后,這款有宮保雞丁、大盤雞等多種口味的雞肉休閑食品已成功上市,為企業開辟出新賽道。


      中原食品實驗室成立以來,先后開展90多項課題研究,與省內外34家企業簽訂技術合作協議,和15家企業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牽手”一批國際食品巨頭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將42家企業作為實驗室成果轉化基地,已為雙匯、伊利等280多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380多次,成為成果轉化的“第一車間”。


      “未來,實驗室將堅持世界眼光,發揮科研、人才、技術等優勢,為更多企業提供更多技術解決方案,不斷賦能食品產業發展,助力食品企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陳歷水期待,讓更多“食中名品”“食中精品”走向大市場,助力“國人廚房”“世人餐桌”迭代升級。


      開放拓局:“食博會+”打造雙循環市場支點


      打造現代食品萬億級產業集群,是當前全省上下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作為全國首家中國食品名城,漯河將交出怎樣一份答卷?


      借助多年來食博會等平臺的強力支撐,漯河對外交流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吸引了眾多食品產業新資源、新技術、新時尚,正在成為引領河南食品產業更好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主陣地、主戰場。


      黑豬肉小籠包10秒鐘破1萬單、自由肉肉新品上線兩天突破4萬單、老面小籠包線上銷量穩居全國首位……漯河隆谷食品有限公司運用互聯網思維的新“打法”,今年上半年在國內電商消費市場連連斬獲佳績。


      “公司成立到現在,我們從未在線下賣過一單產品。”公司董事長張鈺瀛介紹,承襲了杭州母公司的互聯網思維,隆谷食品依托各類網站和平臺的大數據分析消費者需求,不斷研發新品,并加大與抖音、小紅書、微信視頻號等新興電商平臺的合作,確保產品一經推出就實現暢銷熱賣。


      鹽津鋪子公司在漯河設立的生產基地,是這家國內休閑食品龍頭企業“二百億”戰略的核心項目,也讓漯河成為國內休閑食品產業激烈競爭布局的重要一環。


      “我們將依托中原食品實驗室,打造集團產品研發中心;依托漯河獨特的區位、交通、物流優勢,打造區域物流中心。”鹽津鋪子漯河基地人事行政經理薛明介紹,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營收可達到60億元,稅收3億元,將成為公司在國內最大的休閑零食生產研發基地。


      “以‘食博會+’引領會展經濟,漯河市正在加速構建開放型經濟格局。”漯河市副市長周劍表示,截至目前已經吸引了中糧集團、美國嘉吉、可口可樂、泰國正大等21家世界500強、32家全國500強、75家行業龍頭在漯河扎堆集聚。


      一邊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一邊大力開拓海外新興市場。今年食博會上,國際食品展區是一大亮點,來自馬來西亞、法國、匈牙利等12個國家的50多家境外企業、超千種商品登臺亮相。


      現在,漯河市生產的塔格糖、D-阿洛酮糖等代糖產品,年出口達數千噸,還建成了亞洲最大的益生菌菌粉生產基地,遠銷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讓“漯河味道”飄香世界餐桌。


      “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對推動各類要素資源暢通流動、提高國內國際市場循環水平、更好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費全發表示,近年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脫穎而出,成為市場化轉型最早、最成功的案例。


      “中豫號·漯河”國際班列滿載“漯河造”休閑食品直達RCEP國家;漯河港成為鄭州都市圈南部出海口的關鍵支撐點;豫中南數字產融平臺上線首季度完成4672萬元的大宗交易……加強商貿流通、暢通經濟循環,隨著“食博會+”效應持續釋放,漯河市正不斷強化自身在國內食品產業鏈條中的影響力,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貢獻河南力量。


      專家觀點


      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科技創新來助力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朱方政


      漯河食博會的召開,恰似一面鏡子,映照出河南食品產業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進程中的機遇與挑戰。作為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食品工業基地,河南食品產業亟須以科技創新為支點,撬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統一大市場中重塑競爭優勢。


      食品安全技術升級是河南食品產業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首要任務。食品產業具有高敏感性特征,任何質量風險都可能引發區域性市場信任危機。因此,要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應積極通過技術創新,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在種植環節,可推廣物聯網環境監測系統,通過部署多參數傳感器網絡,實現對土壤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等關鍵指標的實時監控與預警。在加工環節,引入基于機器視覺的自動化檢測技術,通過高精度圖像識別技術替代傳統人工抽檢,實現微生物污染等風險的實時預警。在監管環節,建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溯源平臺,整合企業生產數據、物流信息與終端銷售記錄,形成不可篡改的全鏈條數據鏈。通過技術手段將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從結果管理轉向過程控制,有助于河南食品企業突破地域信任壁壘,建立全國性市場聲譽。


      冷鏈物流體系重構是河南食品產業突破地域限制的關鍵支撐。河南作為農業與食品工業大省,其產品外銷半徑受限于冷鏈基礎設施的完備程度。當前,破解冷鏈物流方面的問題短板需重點從三方面發力。在基礎設施層面,加快建設省級冷鏈物流骨干網,重點布局中原城市群與長三角、珠三角等消費市場的干線通道,形成干支銜接、經濟快捷的物流網絡。在技術層面,推廣相變儲能材料、多溫區配送箱等新型溫控裝備,制定統一的冷鏈操作規范,精準控制全程溫控誤差。在運營層面,搭建省級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整合運輸車輛、倉儲設施、訂單需求等數據資源,通過算法優化實現運力與貨源的精準匹配。冷鏈物流體系的升級,將顯著降低河南食品企業的跨區域流通成本和配送時效,提升產品在全國市場的競爭力。


      消費數據價值挖掘是河南食品產業實現市場滲透的核心抓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本質是需求側與供給側的高效對接。應支持企業建立覆蓋線上線下渠道的數據采集分析平臺,實時獲取全國消費者的產品偏好、購買習慣與反饋信息。運用機器學習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挖掘,識別不同區域市場的差異化需求,指導企業調整產品結構與研發方向。通過將消費數據反向導入生產端,實現從經驗決策向數據決策的轉型,縮短市場適應周期,提升在全國市場的份額占有率。(記者 李宗寬 尹江勇 師喆 馬愿)


      轉自:大河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