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工信廳把紓困惠企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內容,以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切入點,著力從服務大局、集聚優勢、完善機制、凝聚合力等方面破題,構建起“四線四平臺”制造業產融合作新模式,充分釋放金融惠企紓困政策紅利,積極促進項目落地、企業發展,進一步夯實了全區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
聚焦發展主線搭建資金流向平臺
內蒙古工信廳負責人表示,按照自治區“兩個屏障”“兩個基地”和“一個橋頭堡”的戰略定位,落實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目標任務,他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引導金融資金重點向“5+8”產業布局集聚,打造現代裝備制造、新型化工、有色金屬加工、新材料、生物醫藥五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新能源汽車制造、風電裝備制造、光伏裝備制造、現代煤化工、有色金屬加工、稀土石墨(烯)、中蒙醫藥等具有區域比較優勢的8條產業鏈,并對所有項目進行摸底,建立融資需求庫,實行及時更新、動態調整、銷號退出,以金融資金助力全區現代產業體系健康發展。
促進政銀企連線搭建企業融資平臺
為進一步暢通融資渠道,內蒙古工信廳加強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對接,從解決產融合作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入手,通過舉辦“產融合作、政銀企對接”系列活動、下基層入企業送服務等形式,為銀行與企業聯姻搭橋。銀行既摸清了企業發展情況及資金需求規模和用途,企業也同時熟悉了銀行信貸政策,加速了產融合作落地,促進了銀企互利雙贏。他們聯合工商銀行內蒙古分行在烏海、包頭、赤峰、鄂爾多斯舉辦政銀企對接會,與興業銀行呼和浩特分行聯合舉辦“落實雙碳目標、助力綠色制造、服務企業發展”政銀企對接會,吸引420余家企業參會,達成融資意向金額30余億元,已發放貸款21.1億元,極大地緩解了企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
織好制度環線搭建政策服務平臺
在政策引導方面,內蒙古工信廳及時制定重點產業產融合作工作方案,建立政銀企協同推進、金融產品升級、企業項目推介、信息反饋等機制,每月調度一次企業融資需求和貸款資金落地等情況,每季度至少舉辦一期政銀企對接活動,將點面與條線結合、橫向與縱向聯動,推進全區產融合作長效、常態發展。
與此同時,他們還鼓勵金融資金加大對招商引資、綠色制造、節能降碳等項目的支持力度,以政策導向推動產融合作深化發展。同時,正在修訂促進全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計劃對金融資金支持制造業產業鏈項目作出明確指示,對獲得金融資金支持的企業,由財政資金予以貼息補助;對獲得財政資金支持的企業,積極向銀行推介,形成金融資金和財政資金疊加效應。
堅持優勢并線搭建合作體系平臺
為形成合力,打通部門壁壘,形成多部門集成作戰模式,內蒙古工信廳將資源聯通、信息互通、銜接暢通,最大程度地放大產融合作效應。協調全區11個盟市23個政府部門,利用自治區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開通“信易貸”后臺,今年新增授信75筆,共17.2億元;針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可抵押資產不足的實際情況,發放“助保金貸款”119筆,共8.2億元,線上線下共同向產融合作發力,促進了企業“強筋壯骨”,提振了企業發展信心。(記者 諸玲珍)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