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遼市積極探索生態產業化發展新路,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木材加工、苗木花卉、林下經濟、生態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讓綠水青山更好轉化為金山銀山。
據了解,目前全市木材初加工和人造板生產企業穩定在100家左右,農牧民每年通過銷售木材以及加工增值收入達3.5億元。以通遼“塞外紅”、黃太平、沙地葡萄為主的經濟林果品產業已形成規模,栽植面積近100萬畝,其中“塞外紅”蘋果每畝效益最高達1萬元。林下種植藥材、食用菌培育、種苗(花卉)培育以及林下特種養殖產業已成為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新的增長點。以大青溝、銀沙灣、寶古圖沙漠為重點的生態旅游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各類林業新型經營主體達140個,全市擁有國家級林業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
認真落實生態效益補償等惠民政策,積極吸納農牧民群眾參與林草生態工程,穩定生態管護員隊伍,該市精準選聘生態護林員2160名,在鞏固脫貧成果、服務鄉村振興上發揮更加重要作用,形成了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經濟發展互促并進的良好局面。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