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為基。近年來,內蒙古察右前旗立足本地資源稟賦,錨定發展方向,將肉牛產業作為推動鄉村發展的著力點,通過引入優良品種、創新養殖模式、拓寬銷售渠道,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察右前旗依托“世界黃金養殖帶”的獨特區位優勢,推動農牧業向“農養游”深度融合、轉型升級加速邁進。
作為“五區一帶一軸”產業布局核心,占地43平方公里的“京西布拉格”牛文旅綜合體,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發展矩陣,實現了從單一生產型園區向“生產+服務+消費”復合型經濟模式的跨越,成為區域產業升級的示范樣板。
察右前旗深化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內蒙古農業大學產學研合作,建立“統一牛種、飼料、管理、防疫”的標準化養殖體系,培育安格斯純種基礎母牛核心種群。依托智慧牧場管理系統,運用物聯網傳感器與大數據分析,對犢牛、育成牛等五大群體實施分群精準飼喂,實現飼料投放、生長監測全程自動化。
內蒙古京西農牧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京西農牧業”)自2020年6月在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老圈溝鄉成立以來,將自身成長與鄉村發展緊密聯結,實現了企業發展壯大與助力鄉村振興的雙促進、共提升。
京西農牧業總體項目投資12億元,占地面積23000畝。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年銷售額超過60億元,納稅額9000萬元,年利潤4億元以上。公司布局生態綠色農牧業全產業鏈,圍繞“種、養、游”三大產業,各業務板塊相輔相成、互相協作,形成強勁有力的產業支撐。
京西農牧業以種植養殖產業為核心支撐,以旅游產業為引擎,構建鄉村旅游、康養度假、農業體驗、休閑觀光等全方位的項目產品體系,形成現代化種植業、園區化養殖業、特色化旅游業的現代農業農村發展新格局。其下設京西農業、京西繁育養殖、京西育肥、京西冷鏈、京西飼料加工、京西服務、京西銷售、安格斯肉牛種業研發、觀光旅游、安格斯牛肉銷售及品鑒十個業務板塊,投入的項目有京西農業種植基地、一萬頭肉牛養殖基地、兩萬頭肉牛育肥基地、十萬頭牛肉冷鏈屠宰加工廠、牛村客棧等。
京西農牧業萬頭肉牛標準化繁育產業基地項目規劃面積57.98萬平方米,一期投資額3.2億元,建設標準化繁育母牛舍4.158萬平方米,運動場13.86萬平方米,飼草料配套設施1.98萬平方米,附屬設施及綠化3.86萬平方米,綜合辦公1.08萬平方米。二期計劃投資2.8億元,用于引進頂級純肉牛種業科研、繁育、擴群,以及建設1.58萬平方米的肉牛研究中心。基地致力于建立核心繁育牛群,保護安格斯肉牛的純種基因、良種繁育。按照現代畜牧業“提質、增效、擴繁”的總體要求,京西農牧業與政府搭建合作平臺,積極探索“龍頭企業+科研機構+集體經濟+農戶”的規模化養殖運作模式,并通過示范、展示、培訓、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真正做成“優種、優質、優量、優效”的特色富民產業。
京西農牧業萬頭肉牛快速育肥基地總投資5.5億元,場區建設部分投資8500萬元,總占地面積為1234畝,總建筑面積為99820平方米。建設內容為暖棚式牛舍、運動場、精料庫、青貯場、儲草棚、攪拌車間、雪花肉牛技術研究中心、生活區和服務區及相關配套設施,同時配套建設化糞池、消防池等。項目建設完成后,將有效推進烏蘭察布市現代肉牛基地建設,確保烏蘭察布市牛肉制品加工企業所需優質、安全的肉源,使肉牛養殖獲得穩定的銷售渠道,保證肉牛養殖農戶的利益,促進烏蘭察布市肉牛養殖業健康快速發展,為帶動地方經濟增長、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突出貢獻。項目建設按照“建立示范區、滾動發展”進行組織實施,肉牛飼養以“公司+養殖場+農戶”模式進行。
京西農牧業冷鏈項目的建設進一步優化了察右前旗畜牧產業結構,為周邊肉牛養殖戶提供了良好的肉牛屠宰加工平臺,在增加就業崗位的同時也提高了養殖戶的收入。該項目有利于當地主導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察右前旗發展“企業+村集體+政府+基地”聯結模式。公司與村集體、政府簽訂基地共建協議,通過村集體流轉農戶閑置土地,建立公司所需標準化種養殖基地,保證了飼草料種植、肉牛養殖繁育的穩定。村集體獲得基地固定收益金或租金,政府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支持產業發展。被流轉土地的農民,一部分由公司反租倒包,開展專業化種植,獲得生產收益;一部分優先進入公司務工,獲得工資收益;一部分發展農村“三產”,獲得經營收益。
察右前旗著眼擴大京西肉牛養殖規模,以肉牛養殖企業為載體,簽訂縣政府、農擔公司、養殖企業“養牛貸”合作協議,設立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由農擔公司和養殖企業共同擔保,政府協調農信聯社貸款并貼息,養殖企業用貸款購買優質基礎母牛并投放給合作社(養殖戶),有效降低了農戶養殖風險。農戶所養母牛產下牛犢長到4個月后,由企業委托合作社以保底價進行回收,如果市場價格高,則按市場價格回收,減少了中間商賺取差價,增加了農戶養牛收益。
“戶托社養”降成本。察右前旗著眼解決肉牛養殖資金短缺、分散養殖成本過高等問題,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戶托社養”模式,政府協調銀行為“三無一有”人員(無經驗、無資金、無勞動力、有養牛意愿)辦理貸款用于購買牛只,所購牛只寄養到運行良好的企業(合作社),企業(合作社)按比例收取一定的管理費、按階段收取飼草料費用,促進肉牛產業規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發展。該模式培育發展100頭以上養牛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帶動農戶養殖,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
訂單養殖保收益。察右前旗著眼建立健全銷售體系,解決農戶的銷路問題,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和養殖戶開展訂單式養殖、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戶”發展的方式,由龍頭企業(合作社)與養殖戶簽訂收購協議,實行統一牛種、統一飼料、統一管理、統一防疫、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的經營管理模式。養殖戶只負責日常飼喂,其他技術性以及后期育肥、銷售等環節的工作由龍頭企業(合作社)負責,龍頭企業(合作社)和養殖戶實現長期穩定收益、多方共贏發展。此外,察右前旗加速園區集群化進程,規劃了43平方公里的肉牛養殖園區,包括9處養殖基地、15家500頭以上規模化養殖場及13個肉牛園區。截至2024年,察右前旗肉牛存欄量達9.3萬頭,建成萬頭繁育基地1家,千頭規模化養殖場3家,并計劃到“十四五”末實現飼養量15萬頭、年出欄7萬頭,年產優質牛肉1萬噸。
確保飼草量足質優。察右前旗堅持“為養而種、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理念,積極推進百萬畝優質飼草生產基地建設,引導鼓勵協助各牧場通過訂單種植、土地規模化流轉等途徑,就地就近保障飼草料需求,加快實現飼草料種植和養殖配套銜接。目前,察右前旗累計流轉土地2萬畝,為保障肉牛飼草料供給,計劃完成飼草種植18萬畝。
農旅融合促就業。察右前旗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抓手,先后投資近10億元打造以種養為核心、鄉村旅游為基礎的“牛文旅”新模式,建成萬頭肉牛基地1處、“牛村客棧”1處、星空木屋等特色民宿20余間,通過肉牛養殖、鄉村旅游、民宿餐飲等帶動周邊11個村集體發展,每個村集體年分紅約20萬元,增加就業崗位130個左右、人均月工資達4500—7000元,實現了“以養助農、以旅帶農”。
近兩年,京西肉牛全產業鏈吸納本地農民務工1000多人次,年人均收入達6萬元。肉牛產業各類經營主體吸納農民參與飼草料種植、肉牛養殖、屠宰加工、冷鏈運輸等,帶動群眾多元增收致富。另外,京西農牧業和周邊1000多戶農戶簽訂肉牛托養協議,可促農戶每年每戶增收5000元左右。
目前,京西園區安格斯牛存欄量突破8.2萬頭,創新推廣“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生態模式,在冷鏈加工環節引入國內頂尖屠宰分割生產線,構建全程可追溯質量管理。項目全面達產后,預計年銷售額超30億元,推動農牧業向綠色化、智能化、品牌化方向高質量發展。
察右前旗把畜牧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產業來抓,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科技支撐和龍頭帶動,按照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現代化要求,優化資源配置、跟進技術服務、加快科技轉化、健全發展機制、統籌資金安排,持之以恒強龍頭、建基地、補鏈條、聚集群,加快推動牛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記者 閆廷)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