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文化理念是科技創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創新是推動文化生產方式變革的有力杠桿,文化與科技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使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內蒙古錫盟科技部門結合本地區特點和工作實際采取“四項措施”,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為科技創新提供方向引領和智慧源泉。
一是發揮科普的“感染”效應,促進科技意識成為常態。2018年科普宣傳周期間,錫盟參與活動的群眾近3萬人次、發放衛生防疫和禁毒等科普宣傳資料5萬余份、科技咨詢參與群眾達4000多人、科技下鄉20次、義診惠及1000多人、制作科普宣傳展板300多塊、開展培訓班20次、組織各類科普報告會及講座8場、電視科普宣傳20期、出動宣傳車數量30輛(次)。特別是科普大篷車走進“學校、社區、牧區”,通過精彩的科技演示和趣味的主題講座,引發廣大群眾對科技應用的濃厚興趣。科普宣傳周已發展為增強群眾應用科學技術意識的有力推手,使學科技、用科技、談科技融入各行業、各群體生產生活中,逐漸改變群眾文化生活的質量。
二是加強政府的“引導”效應,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近些年,錫盟科技局將提高文化產業專業化、數字化水平,實施創意為先、內容為王、科技為酶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等列入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將在智慧能源等領域開展大數據應用關鍵技術及示范研究,支持蒙古族文化多形態數字化產品開發及草原文化大數據云服務平臺建設等列入科技計劃,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內容的不斷豐富,積極推動新型產業發展及結構調整,文化科技中小企業也孕育而生,由少變多。
三是科技項目助力文化與科技融合,推動探索與實踐。近年來,錫盟科技工作以科技項目為抓手,逐步推動科學技術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應用,組織實施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研究、錫林郭勒盟沙地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研究、旅游+發展戰略模式研究、烏珠穆沁白馬保種及新品系培育等一批支持計劃。這些項目不僅加強對蒙古族非物質文化的研究和探索,還提出了錫盟沙地旅游在產品開發、區域合作、市場開拓和營銷宣傳等方面的新理念與新策略,將文化與旅游業相結合,實現雙贏
四是平臺建設助推文化與科技融合,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截至目前,錫盟共有5家運行良好的 “眾創空間及孵化器”,多數以民族文化、特色文化為主要內容,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使蒙古族的氈藝、骨雕等特色技藝得以傳承,為民族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提供了發展的平臺。錫林郭勒盟讓文化擁抱科技,讓科技融入文化,牢固樹立文化為主、科技為用的發展理念,推動文化科技融合發展。
轉自: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