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議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內蒙古自治區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成績喜人。
實物量指標運行情況方面:一是用電量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全區全社會用電量176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1%,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1個百分點。二是貨運量增長速度加快。上半年,全區完成營業性貨運量12.2億噸,同比增長6.2%,比一季度提高3.7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0.3個百分點。三是成品油銷售量快速增長。上半年,中石油、中石化在全區銷售成品油352.6萬噸,同比增長10.5%,比上年同期提高9.8個百分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展情況方面:一是“三去一降一補”成果繼續鞏固。上半年,全區實現鋼鐵產能置換278萬噸、水泥產能置換89萬噸;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17.7%;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降低1.6個百分點。全面落實國家和自治區各項減稅降費政策,企業負擔進一步減輕。加快推進補短板項目建設,蒙西至華中煤運通道、二廣高速聯絡線白音查干至安業段、“引綽濟遼”工程等一批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呼和浩特新機場、集大高鐵等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二是微觀主體活力增強。全區全面落實國家和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實體經
濟、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政策落實效果逐步顯現,營商環境逐步改善,投資在線項目審批平臺備案審查時間從過去的5個工作日減少到1個工作日,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所緩解,上半年新增民營企業貸款102.8億元。在這些政策推動下,民營經濟增長明顯加快,市場主體不斷發展壯大,實有市場主體203.4萬戶,同比增長6%,實有資金數額51362.8億元,同比增長8.7%。
三是產業鏈水平進一步提升。上半年制造業同比增長8.9%,比上年同期提高3.9個百分點。加快推動服務業發展,旅游、電信、保險等現代服務業實現較快增長。四是金融和實體經濟循環逐步暢通。啟動金融“保項目、入園區、進企業、下鄉村”行動,合計簽約項目152個,達成融資意向金額1760多億元。上半年,新增貸款684.4億元,超過上年全年新增貸款額。穩步推進企業上市掛牌,區域股權市場掛牌企業達到2029家,上半年企業債券融資增加79.9億元,6月末全區社會融資規模增長5%。
三大攻堅戰進展情況方面:一是重大風險有序防范化解。穩步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完成化債任務超過序時進度;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深入推進農村牧區高利貸綜合治理,重點地區農牧戶民間借貸規模、參與農牧戶數量與年初相比顯著下降;積極推動企業債券兌付,完成12只、28.3億元企業債券兌付工作;二是精準脫貧深入推進。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全力推進“清零達標”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上半年,財政扶貧支出65.8億元,增長20.8%;撥付貧困旗縣農牧業產業資金140億元;落實北京市對口幫扶資金11.6億元;
新增扶貧小額貸款8.8億元,扶貧資金使用和項目安排公告公示率為100%,確保到年底全面完成14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676個貧困村退出、20個國貧旗縣摘帽目標;三是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加大。
上半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24.2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54.9%,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目標,比上年同期增加55.6億元,增長5.7%,高于全國各省(區市)3.3%的平均增速,增速位居全國第8位。其中:稅收收入808.3億元,增長5.4%,占比達到78.9%;非稅收入215.9億元,增長7.1%,占比為21.1%。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55.6億元,為調整預算的46.3%,比上年同期增加239.5億元,增長11.3%,高于各省(區市)10.8%的平均增速,增速位居全國中游。其中:民生支出1602.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6.1億元,增長10%,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8.1%。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