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呼和浩特市加大礦業權管理和地質災害防治力度,在鞏固礦山企業綜合整治成果的同時,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經濟和生態和諧發展。目前,全市綠色礦山格局已基本形成。
為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進一步改善礦山自然生態環境,促進礦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依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內蒙古自治區綠色礦山建設方案>的通知》,呼和浩特市明確到2020年全市礦山基本達到綠色礦山建設基本條件要求,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顯著提高,礦山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礦區土地復墾水平全面提升,礦業走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按照相關要求,市自然資源局指導礦山企業填寫綠色礦山申報表,編寫綠色礦山建設自評報告;指導旗縣區自然資源局和第三方評估機構開展現場核查、評估工作。2018年全市應完成6家,實際申報完成自治區綠色礦山建設7家;2019年應完成7家,目前已有24家礦山企業正在編制綠色礦山自評報告。
全面推進地質環境治理。近年來,呼和浩特市組織實施地質環境治理項目22個,治理砂坑20個;完成清水河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申報建設。目前,全市恢復地質環境治理面積9.25平方公里,新增林地面積3351.50畝,新增草地面積1550.37畝,新增水域面積405.75畝,新增(恢復)耕地面積1011畝,保護地質遺跡面積25.34平方公里。完成在期生產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驗收106個,驗收治理面積2.25平方公里。
市委、市政府加大對大青山自然保護區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力度,編制完成《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呼和浩特段)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方案》,發布《關于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呼和浩特段)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通告》,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明確整改任務、責任單位、完成時限。2017年至2018年,相關旗縣區政府與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礦山企業簽訂治理協議,約定治理期限,強化監管,組織驗收。
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旗縣區政府與相關部門精心組織,聘請有資質專業單位的地質、環境治理專家,對探采礦企業進行實地核查,提出具體治理意見并組織驗收。目前,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呼和浩特段)共有93個礦山企業,其中,57個采礦權已公告注銷47個,取締無證采礦點7個,廢止劃定范圍2個,發布關閉公告1個;36個探礦已公告注銷33個,取締非法探礦點1個,發布關閉公告1個,縮小礦區范圍退出保護區1個。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呼和浩特段)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已基本完成,治理面積約4平方公里。
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全市查明367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組織實施地質災害治理項目12個,保護避險居民27640人次。期間,相關部門實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的地質災害巡查制度,對可能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人員居住地和活動場所進行全面排查復核,尤其是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地質災害易發區、山區居民點及建設工程切坡地段進行排查。發現隱患,登記造冊,確定防災責任人,編制、完善隱患點防災預案,落實監測、避讓、治理措施。對暫時不能消除的隱患,必須做到預案覆蓋率、群測群防網絡覆蓋率和隱患告知率100%,并提前逐一落實避讓、處置措施,登記地質災害巡查排查臺賬,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記者 宋向華 通訊員 楊杰)
轉自:正北方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