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全區解決1256個房地產遺留問題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12-10





    畢拉河噴泉廣場。沈元發 攝


      “辦證難”“入住難”“回遷難”……這些房地產亂象曾困擾著不少買房者。但今年,內蒙古多部門聯動,重拳出擊,切實解決困擾老百姓多年的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


      記者從自治區住建廳獲悉,截至11月15日,全區累計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項目1256個,涉及住房57.97萬套、面積6689.98萬平方米,完成率分別為40.5%、39.6%、41.2%。其中“入住難”項目161個,涉及住房6.97萬套、1075.64萬平方米;“回遷難”項目131個,涉及住房1.79萬套、面積297.08萬平方米;“辦證難”項目964個,涉及住房49.22萬套、面積5317.27萬平方米。


      今年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工作,舉一反三,對該項工作進行再研究再部署再推動。自治區住建廳積極履行主管部門職責,成立工作推進組,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聯動,建立廳際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解決“辦證難、入住難、回遷難”等問題的具體責任部門。強化政策措施,在出臺《關于妥善解決城鎮國有土地上房屋權屬登記等歷史遺留問題的指導意見》的基礎上,指導各地制定了系列配套政策及實施細則。落實屬地管理,推動各盟市成立政府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全區上下同步同向發力,凝聚起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的強大合力。


      面對錯綜復雜的市場亂象,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分類解決“辦證難、回遷難、入住難”的“三分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按照“購房人無過錯即辦理”的原則,推動各地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分批次、分類別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在遺留項目的土地使用、規劃許可、稅費收繳、竣工驗收備案、不動產登記等各類手續辦理方面,指導推動各地積極探索,通過“費證分離”“以函代證”“先證后稅”“并聯審批”等方式,加快辦理進度,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


      全區住建部門加強與信訪、自然資源、金融等部門的溝通,充分聽取開發企業、購房業主的意見建議。找準問題成因,查明問題現狀,對癥下藥,“一樓盤一辦法,一問題一措施”。緊盯呼和浩特市等存量大、任務重的地區,實行“一對一”調度、“點對點”督促,項目化推進,清單式管理,推動整改落實。呼和浩特市成立“遺留辦”,開展“四個百日”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11月15日,全市累計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項目199個、19.55萬套,完成率分別為41.7%、46%。


      在著力抓好整改的同時,我區按照“不留一個項目,不落一套房屋”的原則,采取發動群眾反映、街道社區普查、部門聯合確認的方法,逐項對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進行再梳理再排查,深挖細摳,做實底數,確保排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自治區住建廳制定印發《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涉黑涉惡涉亂線索管理辦法》,通過多種方式廣泛摸排收集問題線索,加強核查和處理工作。


      自治區住建廳與自治區發改委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房地產遺留問題處理整治房地產市場亂象的通知》《專項整治住房租賃等中介機構亂象實施方案》,集中整治行業亂象,加大執法檢查、行政處罰、約談提醒、督促整改等力度。今年以來,全區檢查房地產開發企業及中介機構3041家、房地產開發項目1805個,約談房地產企業、中介機構1495家,下發整改通知書1433份,注銷問題開發企業資質151個,對137起違法違規行為立案查處,與相關部門聯合懲戒問題企業449家。


      針對監督管理的薄弱點和易出問題的風險點,我區研究制定相關制度規定。全區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累計出臺房地產監管措施34項。改造升級自治區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管理平臺,建立“黑名單”制度,在市場準入、資質資格管理、招投標等方面依法給予限制。自治區住建廳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做好房屋交易合同網簽備案工作的通知》,強化房屋預售、在建工程抵押、房屋網簽備案、預銷售資金等方面的監管,實現房屋網簽備案全覆蓋,從源頭上堵塞漏洞。(李永桃)
      更多精彩資訊,請到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http://www.lyredcross.com/


      轉自:內蒙古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多措并舉穩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多措并舉穩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